对法义辨析的反馈(20180908)

()

【居士】“佛法讲的疑主要是指对三宝、四谛的救拔道理产生疑惑,障碍解脱。对人事的疑,只是障碍度众生的方便,并不障碍解脱,也就是说对人和事,罗汉和菩萨都还是有疑惑的,当然菩萨所知甚多,凡夫不可为比。”

这段辨析对末学很受用,一直以来把“疑”烦恼扩大化了,由对三宝的疑推广至对人事的疑去运用,反而障碍了自己深入思维。感恩一直为大家辨析师父开示的法师!

()

【居士】感恩法师们的付出!终于又可以回归到佛法的学习上了。昨天还想:我怎么又掉到是非坑里了?我不愿意去追究到底是有人敢做不敢当,还是有人无中生有或者捕风捉影,反正一个巴掌拍不响,那种是是非非就是让我有种疲惫不堪的感觉。小时候在被迫评判父母是非的环境中长大,学了佛法后,对是是非非格外抵触。还是喜欢以学习的心态学习这种辨析,对法不对人,特别现在辨析法师还对辨析中相关名词做进一步的解释,感觉特别好!非常感恩辨析法师如此用心地做辨析!

()

【法师】辨析得很好,破邪显正,走出虚假的功德崇拜!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以前让人不要分别,一个凡夫如果连正邪、真假、虚实、佛魔、错对等等都不分别,无异于盲人、聋哑愚痴之人。还有相似的歪曲正法,让人不要所谓的执着,让人无条件地放下自己的想法,让人强做意乐、思苦为乐、辨邪为正、想魔为佛,等等,这些洗脑奴化人的思想为其使唤驱使。

()

【居士】感恩法师们如此用心地做辨析,让我们能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学习了20日和22日的辨析,有几处疑惑(21日的还没有学习)想请益法师,可以请法师方便时帮忙解惑吗?

1.法师在附辨中几次提到“主观唯心”,请问偏于主观唯心有什么大的过患呢?出现问题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修行不是修自己吗?凡夫原本就有爱推卸责任的习性),这样于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于他能够更加宽容别人,这样对于个人修行有什么不好呢?感觉这个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比较接近,为什么法师一再地破斥呢?能请法师进一步解释一下吗(虽然知道佛法讲中道,不能偏一边,但还是觉得初期偏向于“主观唯心”一点,可以对治遇事喜欢推卸自己责任而埋怨外境的习气)?

2.为什么能够把“再苦的境界”转变成快乐的境界的“我们”必须是善于自我糊涂的呢?比如在遭遇痛苦时做消业想、做重罪轻报想,属于自我糊涂吗?

【贤佳】1.主观唯心自欺欺人,邪见愚痴,对人事可能宽容,也可能不宽容,没有必定关系。例如可能不接受任何批评,认为别人批评是观过念怨,完全是别人内心的问题,因此不必在意,乃至宜应批评、惩诫。又可能自许“好心”就随意打击他人,认为他人苦恼则完全是他人内心的问题,乃至可以随意淫妄杀,自心无执取、无恶意则无罪过。宽容不一定要主观唯心,如佛菩萨宽容一切众生,而不会主观唯心自欺欺人。

2.那句话是反问,是由讲记内容推导出的谬论。真实的消业想、重罪轻报想是随顺深远智见,非是糊涂。

()

【居士】请问经论里是如何教我们依止善知识的?以前是放弃自己一切知见依止,现在越来越搞不清楚该如何依师了,经论无人讲自己又看不懂,有些迷茫了。

【贤佳】先适当多读,自然会懂一些,不急求一下子全懂。经论中会说如何尊师重道。

()

【居士】我有个困惑:对于同一部论,或者同一位“大德”,个人看法不一,有人认可有人不认可,作为初学,不知道听谁的好,那为什么还要依止“善知识”呢?依错了怎么办?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学教理?学错了怎么办?一旦学错了,不止是浪费时间,接受的错误知见是不容易改变的。如果只停留于理论学习,出错了还不算严重,如果以错误知见指导实修,或者实修中出现问题得到了错误指导而导致修偏了,那问题可大了。怎么感觉修行这么不靠谱呢?不如大家都修净土法门好了,到极乐世界再修,那样才不会出偏差,否则学的、修的都是错的,那怎么办呢?众说纷纭,哪是正法,哪是邪法,谁的言教是正的,谁的言教是邪的,我们基本没有能力分辨出来。我感受到恐惧了,能请法师帮忙解惑吗?

【贤佳】是有这样的困扰。在此娑婆世界末法时代,宜广闻经教,尊师重道,并严谨以戒为师,踏实求生净土,应能避免粗重的偏差失误。多闻阙疑,审思明辨,常怀惭愧,增上发愿,随顺持戒,培福养慧,应能平稳学修增上。

【居士】末法修行太难了,要想“审思明辨”还是需要基础的,如果这个基础是通过广读大经大论来达到的,那打基础也需要好长时间呢!如果读经论中遇到问题都放下,不请教别人,可能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请问法师:这样读经论意义还大吗?

【贤佳】不读经论,就能“审思明辨”了吗?自知无能,正应勤恳求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