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识义

论唯识义

(20210217)

居士】(20210202)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是现行出了心外世界,还是现行出心外没有事物,可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虚妄分别)?这是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

贤佳】您说的这个“心”,是指凡夫通常认为的六识见分,还是指包含相分的八识?何以说这是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

居士】(20210203)这个“心”是圣者(登地菩萨)才能见的心,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这是理解三时教法的要害。

贤佳】(20210204)圣者能见到阿赖耶识的相分吗?

居士】(20210206)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因此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的相分(ābhāsa)当然只有圣者才能见。

贤佳】(20210207)根身器界(色身、山河等)是阿赖耶识相分,此相是圣者能见,也是凡夫能见,只是凡夫遍计执妄执非心变现乃至起我、我所执。凡夫遍计执故,非如凡夫见执而有。圣者见无虚妄故,不可说为全无。

如《大乘入楞伽经》:“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能取二种相现。彼诸愚夫堕生住灭二见中故,于中妄起有、无分别。”(卷第二)

《大乘密严经》说:“如乳变异而成于酪乃至酪浆,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变似一切世间众色。如翳目者以翳病故见似毛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习气翳住藏识眼生诸似色,此所见色譬如阳焰,远离有、无,皆阿赖耶之所变现。诸仁者!依于眼、色,有似色识,如幻而生住于眼中,其相飘动如热时焰。诸仁者!一切众色皆阿赖耶与色习相应变似其相,非别有体同于愚夫妄所分别。诸仁者!一切众生若坐若卧,若行若立,昏醉睡眠乃至狂走,莫不皆是阿赖耶识。譬如盛日舒光,烛地气蒸飘动,犹如水流,渴兽迷惑向之奔走,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体性非色而似色现,分别之人妄生取着。如磁石力令铁转移,虽无有心,似有心者,阿赖耶识亦复如是,为生死法之所摄持,往来诸趣,非我似我。……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二种相生,如蛇有二头所乐同往,此亦如是,与色相俱,世间之人取之为色,或计我、我所,若有若无,能作世间,于世自在。诸仁者!阿赖耶识虽种种变现而性甚深,无智之人不能觉了。譬如幻师幻作诸兽,或行或走,相似众生,都无定实,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幻作种种世间众生而无实事。凡愚不了,妄生取着,起微尘、胜性、自在、丈夫、有无等见。诸仁者!意能分别一切世间,是分别见如画中质,如云中形,如翳梦者所见之物,如因陀罗弓,如干闼婆城,如谷响音,如阳焰水,如川影树,如池像月,分别之人于阿赖耶如是妄取。若有于此能正观察,知诸世间皆是自心,是分别见即皆转灭。”(卷第三)

《成唯识论》(护法等菩萨造,唐·玄奘译)说:“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谓异熟识于自所缘有了别用,此了别用,见分所摄。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尔。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执有离识所缘境者,彼说外境是所缘,相分名行相,见分名事,是心心所自体相故。……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若变心等便无实用,相分心等不能缘故,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变无为等亦无实用,故异熟识不缘心等。至无漏位胜慧相应,虽无分别而澄净故,设无实用亦现彼影,不尔诸佛应非遍知。故有漏位,此异熟识但缘器身及有漏种。”(卷第二)

《佛地经论》(亲光菩萨等造,唐·玄奘译)说:“又一有情无二实身,其身尔时既是有漏,所依净土云何无漏?是故十地菩萨净土是妙有漏苦谛所摄。如实义者,十地菩萨自心所变净土有二:若第八识所变净土,是有漏识相分摄故,是有漏身所依处故,虽无漏善力所资熏其相净妙,而是有漏苦谛所摄,随加行等所现亦尔。若随后得无漏心变净土影像,是无漏识相分摄故,从无漏善种子生故,体是无漏道谛所摄。”(卷第一)

居士】根身器界不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是无明凡夫对阿赖耶识相分所起分别的“所取”。要很好地区分开“见分、相分”与“能取、所取”!“见分、相分”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的“显现”,“能取、所取”是无明凡夫对阿赖耶识杂染种子显现所起“分别”的结果。

贤佳】《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卷第二)

这里不是说根身器界是由阿赖耶识变现的吗?如果不是阿赖耶识相分,那是什么分?

您说“根身器界不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是无明凡夫对阿赖耶识相分所起分别的‘所取’”,这无明众生的“所取”是八识中哪一个识的什么分?是第六识的相分吗?

居士】世亲—德慧—安慧:无相唯识。世亲—陈那—护法:有相唯识。

学唯识要分清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如同藏传佛教学中观要分清应成中观与自续中观一样。

贤佳】就唯识两个派别,对上述问题分别怎么回答呢?

{您说“根身器界不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是无明凡夫对阿赖耶识相分所起分别的‘所取’”,这无明众生的“所取”是八识中哪一个识的什么分?是第六识的相分吗?}

居士】无相唯识:唯识无境。有相唯识:境不离识。

贤佳】(20210208)“唯识无境”,是无离识之境吧?岂无识境?否则怎有能取、所取?根身器界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唯是阿赖耶识体分,是阿赖耶识见分所缘、所取,除阿赖耶识外无有根身器界,正合“唯识无境”之理,也合“境不离识”之理。

如《转识论(从无相论出)》(陈代真谛译)说:“若相离者,唯识义不成,有境、识异故。由不相离故唯识无境界。”

无性菩萨《摄大乘论释》说:“由教及理者,由至教量及由比量,虽未证得唯识真智,应可比知唯识无境。……‘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者,我说在外识所缘境,唯是内识之所显现,即是所缘境识为自性义。此意说言识所缘境,唯是识上所现影像,无别有体。”(卷第四)

《成唯识论》说:“如契经说三界唯心,又说所缘唯识所现,又说诸法皆不离心,又说有情随心垢净,又说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谓于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异,境若实有,此云何成?二,无所缘识智,谓缘过未梦境像等非实有境,识现可得,彼境既无,余亦应尔。三,自应无倒智,谓愚夫智若得实境,彼应自然成无颠倒,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四,随三智转智:一,随自在者智转智,谓已证得心自在者,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境若实有,如何可变?二,随观察者智转智,谓得胜定修法观者,随观一境众相现前,境若是实,宁随心转?三,随无分别智转智,谓起证实无分别智,一切境相皆不现前,境若是实,何容不现?菩萨成就四智者,于唯识理决定悟入。又伽他说: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卷第七)

居士】《辨中边论》:“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二”就是能取和所取。能取、所取就是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存在。

贤佳】您认为地狱、天界都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存在吗?

居士】(20210209)不是我认为,是佛陀认为!讲六道轮回不是佛法,因为佛陀降生以前,印度古人都相信生命轮回,不需要佛陀讲。讲轮回如梦,讲三有如幻,才是佛法!

贤佳】《增一阿含经》说:“世尊告诸比丘:有八大地狱。云何为八?一者还活地狱,二者黑绳地狱,三者等害地狱,四者涕哭地狱,五者大涕哭地狱,六者阿鼻地狱,七者炎地狱,八者大炎地狱。”(卷第三十六)

《长阿含经》说:“佛告比丘:‘我时为彼地神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我时知其心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尔时,地神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见法决定,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卷第二十)

这经里面说佛给比丘讲有地狱,给地神讲生天之论,讲的不是佛法吗?是妄语骗人的吗?

居士】这是声闻乘的方便说,不能把方便说当究竟说。坚持《解深密教》三时判教,分清方便与究竟,分清不了义与了义。

贤佳】佛说的方便说、不了义说就不是佛法吗?就是妄语骗人的吗?

居士】不能把方便说当究竟说,不能把不了义当了义,并不意味着方便说、不了义说不是佛法。但把方便当究竟,把不了义当了义,就是说相似佛法。

贤佳】是的,但把方便说、不了义说,如说有地狱、天界、六道轮回等,当作非佛法,是否谤法、谤佛?您真的认为在世俗谛没有地狱、天界、六道轮回吗?

(20210212)地狱、天界、六道轮回乃至根身器界,在胜义谛都没有,但在世俗谛是有的(如幻术变现而有,幻变内涵虚假,世俗现见幻像是实),非如龟毛兔角纯是妄想,阿赖耶识也如此。在世俗谛,根身器界由阿赖耶识因缘生起,是阿赖耶识见分所缘、所取,即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如《解深密经》了义的第三时教法中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辗转、和合、增长、广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卷第一)

您先前说:“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是现行出了心外世界,还是现行出心外没有事物可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虚妄分别)?”

凡夫认为的“心外”,是六识心外。根身器界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因缘变生的阿赖耶识相分,是阿赖耶识见分的亲所缘缘,不在八识心外,但是是六识见分的疏所缘缘,是在六识心外。

如《成唯识论》说:“了别即是识之见分。所言处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谁异熟识变为此相?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故。”(卷第二)又说:“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前五心品未转依位,粗钝劣故,必仗外质故,亦定有疏所缘缘。”(卷第七)

六识心外的根身器界在世俗谛是有的(如幻术变现而有),因为是由第八识种子因缘变生的,非是如龟毛、兔角等由第六识虚妄分别变生的。如《成唯识论》说:“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卷第二)

不应将胜义谛层面的“不见”、“不存在”直接拿来在世俗谛层面说因缘变生的事物“没有”、“不存在”,否则二谛错位,互相“打架”。二谛相辅相成,实是一体两面,二谛兼融的中道才是真正了义。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随世俗故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世尊!世俗、胜义为有异不?’‘不也!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何以故?善现!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菩萨摩诃萨哀愍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卷第三百六十五)

《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解深密经》说:“若诸有情,广说乃至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复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不能如实解了,于如是法虽生信解,然于其义随言执着,谓一切法决定皆无自性,决定不生不灭,决定本来寂静,决定自性涅槃。由此因缘,于一切法获得无见及无相见。由得无见、无相见故,拨一切相皆是无相,诽拨诸法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故,遍计所执相方可施设。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见为无相,彼亦诽拨遍计所执相,是故说彼诽拨三相。虽于我法起于法想,而非义中起于义想。由于我法起法想故,及非义中起义想故,于是法中持为是法,于非义中持为是义。彼虽于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长,然于非义起执着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广大无量善法。”(卷第二)

《菩萨善戒经》说:“愚痴之人,说诸法空,则得大罪,若有说言‘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亦得大罪。不能善解大乘空义,生憍慢心,言‘我善解’,随其自心妄想思维,为人广说,亦得大罪。……是故大乘经说,若不解空,甚于痴人。何以故?愚痴之人,说‘色是我’,至‘识是我’,有‘我’见者,不坏佛法;不解空义,永坏佛法,破失灭没。生‘我’见者,不至三恶;不解空义,为人广说,当知是人必到阿鼻。有‘我’见者,不谤三宝;妄说空者,诽谤三宝。说有‘我’者,不诳众生,不谤实性,不妨法性,不妨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不解空者,谤一切法,不解实性,不解法性,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云何名为真解空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无有性故,是名为空,法亦不空,是名解空。如是解者,不妨于义,不谤三宝,是名正解,无有错谬。云何正解?如色说色,乃至涅槃,分别无有种种相性,是名色空;以色真实流布于世,是名不空。以是义故,说色一法亦有亦无,解是二故,亦法亦空,终不于中妄生计着,是名真解空义。是故大乘经中说偈:一法有多名,实法中则无;不失法性故,流布于世间。”(卷第二)

居士】(20210215)第一,坚持《解深密经》三时判教,大乘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不可混讲混学。比如,二时教法中的“世俗谛和胜义谛”与三时教法中的“世俗(世俗谛)和胜义(胜义谛)”所界定的范畴是不一样的,不可混淆。初时教法更不可以与大乘佛教混学混讲。

第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是弘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必须坚持。但是,在利用现代传播媒体面向广大不同根性众生讲法时,处理好“方便与究竟”、“不了义与了义”的关系至为重要,而且难度巨大。

贤佳】学修佛法宜应坚持基本正见,严谨以戒为师,落实基本善行,有错则认,及时调整,否则难解难入唯识“深密”。

如《解深密经》说:“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稳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未能如实了知相无自性性及二种胜义无自性性,于一切行未能正厌,未正离欲,未正解脱,未遍解脱烦恼杂染,未遍解脱诸业杂染,未遍解脱诸生杂染,如来为彼更说法要,谓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为欲令其于一切行能正厌故,正离欲故,正解脱故,超过一切烦恼杂染故,超过一切业杂染故,超过一切生杂染故。彼闻如是所说法已,于生无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简择思维,如实通达,于依他起自性中能不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相,由言说不熏习智故,由言说不随觉智故,由言说离随眠智故,能灭依他起相,于现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断灭当来世因,由此因缘于一切行能正厌患,能正离欲,能正解脱,能遍解脱烦恼、业、生三种杂染。”(卷第二)

《大宝积经》说:“若以得空便依于空,是于佛法则为退堕。如是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卷第一百一十二)

《大智度论》说:“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卷第五十二)

《净心诫观法》(道宣律师)说:“佛法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积世鄙夫,辄持国玺,王若见者,必当重罚。”

《灵峰宗论》(蕅益大师)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行如足,慧如目,目足并运,入清凉池,此《金刚般若经》所以为万行司南、大乘正户也。世不达实相印,妄谈无相宗,谬执‘即非’一语,罔识‘是名’指归,万行既无,正解亦丧,读诵讲说,皆为诽谤。可叹矣!譬自刖其足,致远何由?遗弃众盲,导师何用?‘于法不说断灭相’,佛语昭然,胡弗思也?夫‘色即是空’,非拨色觅空;‘无有法得菩提’,而授记作佛。四句百非,直下顿绝,奚劳用龟毛帚扫虚空花影邪?‘持戒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后五百岁如是受持读诵始得。”(卷第六)

《楞严经》说:“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