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依

论情依

(20210617)

(一)

居士】有人留言:

那篇文章(《论僧人不应唱俗歌并劝谏厦门南普陀寺僧》https://mp.weixin.qq.com/s/ynnirPgbk8YtPDcVqlCT4g)能不能隐藏一下呀?铄师已经牺牲的太多了。你们这么说,真的太令人难过了!

贤佳】可回复:

宗铄法师有些什么牺牲?

居士】留言者回复:

铄师用自己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共修诵经,群里有朋友的家人去世了,他还会带领我们一起回向,他会教我一些在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道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师父。我的孩子喜欢他的歌,在直播间点歌的时候,他知道是十岁大的孩子也会尽量满足。忙着寺院的事情,身体已经累垮了,如果看到这样的文章,该有多难受呀!请师父能否隐藏一下这样的文章?拜托了!

贤佳】可回复:

他还俗也可以做这些事,那么不会滥坏戒律。可请他还俗,那么我就不批评他。或者请他不要唱俗歌。

居士】我感觉很多来公众号留言帮释宗烁说话的他的粉丝,好像都对释宗烁有情执似的。是不是因为释宗烁平时没用心持戒和研究佛经义理呀?他会不会用的是世间人的那一套也就是用俗情来和信众交往,所以会出现情依止现象呀?

贤佳】应该是的。他以前发的吻猫视频就是很世俗“深情”的,垂涎美食的微博文也很世俗。

《四分律》说:“时有异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善哉大德!为我略说法,我当独在静处勤修精进而不放逸。’佛告比丘:‘汝若知世法,不能出离;若知有受,不能越度;若知有欲,不得无欲;若知有结,不得无结;若知亲近生死,不得无亲近——汝比丘决定应知,此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比丘汝知此法是出离,非世法;是越度,非受法;是离欲,非有欲;是无结,非有结;是不近生死,非亲近——汝比丘应决定知此法,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尔时有异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善哉大德!为我略说法,我当独在静处勤修精进而不放逸。’佛告比丘:‘若汝知有法,令多欲,不令少欲,令无厌不知足,令难护不易护,令难养不易养,令愚痴无智慧,比丘汝应知如是法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比丘知有法,令少欲,不多欲,令知足不无厌,令易护不难护,令易养不难养,令有智慧不愚痴,比丘汝应决定知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卷第五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59.xml#pT22p1008a0306

居士】留言者回复:

不是这样的。您知道他在平台上唱那些也是没办法,就好像您是一个原创作家,您愿意一直转发别人的文章吗?铄师自己创作了很多佛歌,但是这个时代对僧人太不公平了,只要跟佛教有关的,平台就会限流甚至会封号,我们哪怕打个合十的表情都会有影响。请您撤回那篇文章可以吗?

贤佳】可回复:

他作为僧人,唱俗歌是犯戒的,难免堕落恶道,岂不可悲?您怎么忍心看着他堕落呢?

居士】留言者回复:

我不懂这些。

贤佳】可回复:

可参看《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明〕蕅益大师)说:“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博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等并名倡伎,非出家人所应为也。供佛宜使人作乐,不宜自作。赞佛宜梵呗,不宜用歌曲音声。”(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60/X60n1121_001.xml#pX60p0435a2301

居士】我刚去看宗烁法师的微博:

https://m.weibo.cn/5904424039/4646204518700951

(摘录){终有一天,你会静下来,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自己过往好的坏的故事,笑着摇摇头。——《蜀僧》 词:李白,曲:宗铄,唱:宗铄}

https://m.weibo.cn/5904424039/4646868455788550

(摘录){某种程度上,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救赎。那些不能说与人听的苦难与委屈,写进歌里,竟能化成旋律而释放。除了救赎自己,也给有相似苦难的人们,提供一座小屋休憩,然后抖落风雪,轻松向前。所以给最近的自己写了一首《?》,期待一下}

应该是还没意识到唱俗歌对于僧人来说是错误的行为。

贤佳】轻视戒律,无惭无愧,其所“弘法”必定多是相似法,自误误人,是为可悲!

居士】我感觉他更像是很喜欢禅文化的文艺小青年,不大像一位法师。他这种懂文艺的“小和尚”很有观众(信众)缘,无论是阿姨粉还是小迷妹,都是紧密围绕在他的周围,他应该会觉得他是位“佛门偶像”吧。如果他经常和女性信众接触的话,可能比较容易引发情感问题吧?希望他能谨慎对待,早日醒悟吧!

贤佳】是的,容易玩火自焚,也易火焚他人。

(二)

居士】宗铄法师需要重锤,或许能挽救回归僧侣本怀。时下的情况,在网络有知名度,僧人敛财敛物都很容易。他是否持不捉金钱戒?有没有接受粉丝供养不清楚。但有位唱梵呗的知名法师,经常与女众合影(有的女众穿着暴露),看着特别难受。他也不知道教育教育,不避嫌,还合影放网上。还有张图,左手戴一个品相很好的和田白玉大镯子,知道这种玉镯多少钱吗?没有几十万下不来,如果是籽儿料,更是价值不斐。戴镯子的事儿,当时觉得是小事,现在认为不持戒就是大事。以后居士们可关注僧人穿什么,戴什么首饰,拿什么念珠,出入哪些场合,是否与女众独行等等,基本能判断持戒态度。“名利不分家,无利不起早”,僧人不持“不捉金钱戒”,难道不是为利?或者不接受花钱监督?如不为利,何至于不持戒?有名又不持戒,自然变富僧。金庸的笔下,丐帮也分两派,穷的一帮还保持丐帮本色、行侠仗义,富的一帮就为非做歹、为富不仁。比丘本来是乞士、怖魔,现在出来一批富家翁,还咋怖魔?魔不得高兴死?正以欲勾牵,令僧离佛道!关键极大可能带坏一批批年轻的僧人和善良的居士,自己堕落,牵人堕落。僧人自己不守戒,为了安全,难免纵容他人不守戒,学诚不就是如此?自己吃晚饭,就打击守戒的,同化为不守戒。有这样的师父,学不了好,悲哀至极!宗铄法师可惜了!为一些不严持戒律的知名法师、大和尚的徒弟们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