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传、般若、唯识经典论证真常唯心

由南传、般若、唯识经典论证真常唯心

(20210921)

(一)

居士】文章《由南传经典论证“五蕴皆空”、“真常唯心”》(https://mp.weixin.qq.com/s/APAYMlCgt-SvMZrT5jIvkQ)下有人留言:

文字游戏有啥意思吗?南传咋成真常唯心了?如果您以汉字设限拿涅槃说事,那么大乘瑜伽行、唯识宗不也成真常唯心论了?因为正智缘如啊!

贤佳】可回复:

大乘瑜伽行、唯识宗佛经与真常唯心教义本无矛盾,说有矛盾者是浅狭误解。

居士】留言者回复:

“佛法所说的真正真实有是自体常存不坏灭的存在,符合这标准的唯有涅槃,所以涅槃(不动心解脱)才是‘最终的存在’。”

“所以不论是否五蕴皆空,涅槃应是真常心法,否则何必求证涅槃?是吧?”

涅槃三相“空,无相、无愿”,这三相如果不是“不动心解脱”,难道还是动心解脱?看到“不到心解脱”就联想到真常唯心了,您望文生义的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你拿来证明南传是真常唯心论的依据,太搞笑了吧!您咋不说般若经也是真常唯心论呢?

贤佳】可回复:

真、常,是南北传经教共许的涅槃性质。由“不动心解脱”,知是心法。真常心是离言法性,是空、无相、无愿的。《般若经》与真常唯心有何相违?

居士】留言者回复:

1.好好学习什么是大乘三系。

2.认真思考“涅槃应是真常唯心”、“符合真常唯心标准的唯有涅槃”,合着,轮回时没有发现符合真常唯心,涅槃时真常唯心了,您说话毫无逻辑。

贤佳】可回复:

轮回如幻,本是涅槃。如下般若、唯识经典所说,请您看是否符合逻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灭,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尔。”(卷第三百九十四)(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6/T06n0220_394.xml#pT06p1038a2817

《大智度论》说:“声闻、辟支佛法中,不说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诸法故。菩萨法中说世间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诸法故。如佛告须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中论》中亦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涅槃,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故。’”(卷第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5/T25n1509_019.xml#lgT25p0198a0601

《大乘密严经》说:“世间之人见蕴等法,觉心明照本来寂静。天主!地等和合微尘之聚,若离于心即无所得。世间诸物可持举等,孰非大种之所合成?譬如风痰病缘惑乱见种种物,又如起尸无能作者,世间诸法悉亦如是。汝诸佛子应勤观察。天主!一切世间动植之物,譬如水沫共聚成形,瓶衣等想同于阳焰,苦乐诸受犹如浮泡,行如芭蕉中无有坚,识如幻事虚伪不实。天主!三界之中动不动法,同于梦境迷心所现,亦如幻事乾闼婆城但诳愚夫。若诸佛子于如是法,能正觉知,心无所畏,以智慧火焚烧一切诸患因缘,即生妙乐密严之土。天主!一切世间皆无有相,相为系缚,无相即解。相是心境,心境不实,真实之法是智境界,远离众相非心所行。”(卷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81_002.xml#pT16p0734a2301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0_002.xml#pT16p0489b0312

《解深密经》说:“譬如毗湿缚药,一切散药、仙药方中皆应安处,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应安处。……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稀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6_002.xml#pT16p0696c2817

居士】留言者回复:

您发的《大智度论》那是性空唯名论,懂不?只有您看得出来是真常唯心论。

《楞伽经》才是真常唯心论,鼓吹我们有一个真心如来藏。《解深密》是虚妄唯识论,唯识阐述妄心发生机制,和第一因(真常唯心)没有多大关系。

南传说色、心、心所、涅槃是究竟法,是真实法,房子、车子、男人、女人等等是概念法。

至于“究竟法、真实法”,在不同的传承有不同的语境,您望文生义的解读“究竟、真实”,只能是您的真常唯心了。

贤佳】可回复:

《楞伽经》属于唯识经典(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5%9E%E4%BC%BD%E7%BB%8F/1932450),《般若经》也讲如来藏、真如等。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一切有情皆金刚藏,以金刚藏所灌洒故;一切有情皆正法藏,一切皆随正语转故;一切有情皆妙业藏,一切事业加行依故。”(卷第五百七十八)(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7/T07n0220_578.xml#pT07p0990b01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界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虚妄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变异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平等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离生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定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住为自性,一切法皆以实际为自性,一切法皆以虚空界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思议界为自性。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卷三百六十五)(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6/T06n0220_365.xml#pT06p0880a2201

如来藏是诸法无性性,是离言法性,非如外道所执“第一因”,非浅智所解所识。

如《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说:“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2/T12n0353_001.xml#pT12p0221b0901

《大宝积经》说:“如来藏者则不生不死、不升不坠,离有为相。世尊!如来藏者常恒不坏,是故,世尊,如来藏者与不离解脱智藏是依是持、是为建立,亦与外离不解脱智诸有为法依持建立。世尊!若无如来藏者,应无厌苦、乐求涅槃。何以故?于此六识及以所知,如是七法,刹那不住,不受众苦,不堪厌离、愿求涅槃。如来藏者,无有前际,无生无灭,法受诸苦,彼为厌苦,愿求涅槃。世尊!如来藏者,非有我、人、众生、寿者。如来藏者,身见有情、颠倒有情、空见有情,非所行境。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此本性净。如来藏者,如我所解,纵为客尘烦恼所染,犹是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世尊!刹那刹那善不善心客尘烦恼所不能染。何以故?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由有烦恼,有随染心,随烦恼染难解难了,唯佛世尊为眼、为智、为法根本、为尊、为导、为正法依,如实知见。……有三种善男子、善女人,于甚深法离自毁伤,生多功德,入大乘道。何等为三?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自成就甚深法智,或有成就随顺法智,或有于此甚深法中不能解了,仰推如来:‘唯佛所知,非我境界。’除此三种善男子、善女人已,诸余有情于甚深法,随己所取,执着妄说,违背正法,习诸外道,腐败种子。”(卷第一百一十九)(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1/T11n0310_119.xml#pT11p0677c0707

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

《关于汉传教法的交流讨论之三》

https://www.zhengxinfofa.cn/2993.html

印顺法师体系的大乘判说多有错谬,不必奉为圭臬。可参看:

《关于印顺法师观点的讨论记录(贤佳与昭慧法师)》

https://www.zhengxinfofa.cn/602.html

《辨破台湾印顺法师及其信徒的曲诈》

https://www.zhengxinfofa.cn/2952.html

您除了拾人牙慧之外,能引经律来说吗?如您说“南传说色、心、心所、涅槃是究竟法,是真实法”,您能引南传经律证明吗?

居士】留言者回复:

你是不是忘了说《奥义书》《圣经》《古兰经》也是真常唯心论了?

“您除了拾人牙慧之外,能引经律来说吗?如您说‘南传说色、心、心所、涅槃是究竟法,是真实法’,您能引南传经律证明吗?”

OK!满足你的小小心愿,兹举南传《相应部经典·(第五)比丘尼相应》,你能否读懂俺不保证。

众生不可得:

{时,金刚比丘尼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后,收钵为日住而至暗林,为日住坐于树下。

时,恶魔波旬欲令金刚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金刚比丘尼处以偈谓金刚比丘尼曰:“谁作此众生?作者于何处?何处生众生?何处众生灭?”

时,金刚比丘尼生如是思维:“唱此倡者是人?非人耶?”时,金刚比丘尼知此恶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唱此偈,以倡答恶魔波旬曰:“汝何言众生?汝行于魔见。此唯聚诸行,众生不可得。犹如诸支集,而起车之名,而有众生名,因于有五蕴。有起是苦恼,停灭且苦恼,苦恼外不生,苦恼外不灭。”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金刚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类似的俺能举十万句,怕惊骇到你了。

贤佳】可回复:

您说“你是不是忘了说《奥义书》《圣经》《古兰经》也是真常唯心论了”,《奥义书》《圣经》《古兰经》说诸法唯识吗?认为物质色法体是心法吗?认为所有众生都能证得究竟真常吗?您误解“真常唯心”了。

您举的南传相应部经文,能表明“房子、车子、男人、女人等等是概念法”,但没有表明“南传说色、心、心所、涅槃是究竟法,是真实法”,您答非所问。

《(南传)相应部95经/像泡沫团那样经》说:“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在……(中略)或远、或近,比丘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色中,有什么实心呢?…………凡任何识,不论过去、未来、现在……(中略)或远、或近,比丘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识中,有什么实心呢?…………色如泡沫团,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术,已被太阳族人教导。如是如是静观、如理审察,凡如理检视它者,它[只]是空与虚伪。”(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这是说色、心、心所,非真实法、非究竟法吧?您能反证吗?

《(南传)譬喻经·(一七)瞿昙弥》说:“有为之世间,不坚如芭蕉,虚幻如阳焰,无坚不持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30/N30n0017_057.xml#lgN30p0321a1001

这也是说色、心、心所等有为世间法,非真实法、非究竟法吧?您能反证吗?

居士】留言者回复:

“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把你那个补全。如来藏是为“闻般若毕竟空如刀伤心”,为听到“诸行无常、苦、无我”的外道施设的方便法门,你要真认为有一个实在的“常、乐、我、净”真常,愚痴是你的自由。改行吧,学了多年学来个外道接引法。

还妄说《楞伽经》是唯识系,你的佛法是学诚教的?连唯识和如来藏都分不清。一个是离妄修慧,转妄识成无垢识(智)。一个是去假自然“显”真。一个离妄,一个强调显真,这两者的语境都分不清。

“您举的南传相应部经文,能表明‘房子、车子、男人、女人等等是概念法’,但没有表明‘南传说色、心、心所、涅槃是究竟法,是真实法’,您答非所问。”

你说只解释了概念法,没有给你解释究竟法,那是因为这篇经文没有自带插图版的,所以这里面的“诸行、五蕴”、“灭”(择灭法)你看不到!

学诚及其弟子教理水平之低下、话语逻辑之混乱,许多庸常之人都能看出,硕士、博士们为什么看不出?因为他们陷入羁绊和情执陷得太深。

“这是说色、心、心所,非真实法、非究竟法吧?您能反证吗?”

“有为之世间,不坚如芭蕉,虚幻如阳焰,无坚不持续”——此说有为法(究竟法)无常、苦、非我之本质,这是南传对究竟法(色、心、心所)本质的定义,它就是生灭无常的。

南传和你那烂大街的“真常唯心论”对于这些究竟法的定义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勿以己之短视觊觎上座部。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的标准说那些自己都不信的鬼故事,那是你的自由。一辈子只看了半吊子的“真常唯心论”,据此衡量宇宙人生的真理,何其可悲!

真常心与五蕴有何关系?既然五蕴是因缘生,真常心非因缘生,真常心本生也不能施设出五蕴。没有生灭作用的东西(真常心)能对身心产生影响吗?心如果没有对境,没有生灭作用,你怎么知道有心、有境?有心、有对境,你凭什么说心没有参与生灭!

汉式佛教为什么“真常唯心论”非常吃得开?就是因为“依师法”惹的祸,学诚的教理能力低下,注定了其弟子能力也是低下不堪,且不能发表疑惑、不能超越!

贤佳】可回复:

佛说无常、无我、空等法,是接引“着有”众生(包括外道)的方便法,但不局限于“着有”众生。佛说真如、如来藏等法,是接引“着我”“畏空”外道的方便法,也不局限于“着我”“畏空”众生。都是谛实说,不同层面角度的谛实说,因为佛是谛实语者、不虚诳语者。可看《楞伽经》紧接着的后文说:“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0_002.xml#pT16p0489b0312

您说“‘有为之世间,不坚如芭蕉,虚幻如阳焰,无坚不持续’——此说有为法(究竟法)无常、苦、非我之本质,这是南传对究竟法(色、心、心所)本质的定义,它就是生灭无常的”,而您先前说涅槃是究竟法,涅槃岂是生灭无常的?您能给出南传经律对“究竟法”定义的原文吗?

另外,您能给出《(南传)相应部95经/像泡沫团那样经》那段文的反证吗?

(二)

贤佳】请问,按学界的通常说法,《楞伽经》是属于唯识系的经典,还是如来藏系的经典?

法师】此经唯识系、如来藏系都摄。我的印象中,通常是把它放到唯识系,如有学者也说“是唯识宗的重要经典”。

(三)

贤佳】附件文稿(如上一)请您帮助看有什么偏差问题,也欣愿您拨冗做补充辨析。

法师】末学意见如下,供您参考:

1.大乘和小乘的第一个分水岭就是万法无生。小乘一定执着“名”的四蕴(受、想、行、识)是实有的,恐怕还应该包括色法中的极微和四大,他们也应该认为是实有的。但是,其实不是。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真常心不能生心王和心所,那根和境如何能生心王和心所呢?男人和女人都是概念法而已,如何能生男人和女人的识,以及相应的受、想、思等心所?如果能再深入思考一些,并深入地学习一下大乘经典,才会发现大乘经典才是对宇宙人生最准确、最透彻的阐述。只不过,五蕴即便实有,也不影响那个“我”一定没有,所以不障碍破除见思烦恼,证阿罗汉,得个人解脱,但不可能成佛。

2.大家对大乘普遍性的一个误解是如来藏或者真如无为或者阿赖耶识生的万物,绝非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乘法就真的是外道见了,但这只是个人的误解而已。色法也好,心法也好,涅槃也好,如来藏也好,都是空有不二的,连空有不二这个相也是空的,所以大乘的空才是真正的空!细思便知。

小乘怎么证“无我”?观生灭四谛、十二因缘。都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我”,所以因缘所生的一切其实本就无生,所以“我”当然从来没有,五蕴也从来没有。五蕴不是这个世界的最终材质,世界也空,材质也空,所以也没有世界最终材质这个问题。

连没有也没有,连空也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堕有边,不堕无边,不堕亦有亦无边,不堕非有非无边,动念即乖,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又去哪里生出一个涅槃呢?

小乘有部,执着色法中的极微四大和受想行识等蕴是胜义谛,男人、女人、花瓶、军队和车等是世俗谛,显然只是佛陀的权巧方便而已,当然亦不影响大乘人于“阿含”中了悟真正的二谛。这是佛伟大的地方,“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原文如果能够对小乘的二谛安立和大乘的二谛安立有详细说明的话,似会让主题更鲜明、区别更明显一些。

但是在末法时代,大乘佛弟子在修行上,应该先打好戒律的基础和“阿含”的基础,也就是析空观的基础,要首先从苦、空、无常和“无我”观起,乃至于最初的二甘露门:不净观和数息观。不然非但不能准确地趣入大乘佛法,反而会滋生种种邪见。

贤佳】很好的辨析!感谢分享!其实南传经典有隐说“诸法无生”。

如元亨寺版《(南传)相应部经典·因缘篇·(第一)因缘相应·(六七)芦束》说:“老死非自作,老死非他作,老死亦非自作他作,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无因生,是缘生而有老死。…………生非自作,生非他作,生非自作他作,生亦非自作、非他作、非无因生,是缘有而有生。…………名色非自作,名色非他作,名色非自作他作,亦非自作、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识而有名色。…………识非自作,识非他作,识非自作、他作,识非自作、非他作,亦非无因生,是缘名色而有识。…………譬如两芦束,相互依持则能直立。友!同此,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友!若此等之芦束中,取其一而另一则仆倒,取他而另他则仆倒。友!同此,缘名色之灭而有识灭,缘识之灭而有名色灭,缘名色之灭而有六处灭,缘六处之灭而有触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14/N14n0006_012.xml#pN14p0133a0802

庄春江译《(南传)相应部12相应67经/芦苇束经》说:“老死不是自己所作的。不是其他所作的,不是自己与其他所作的,也不是非自己非他人所作的、自然生的,而是以生为缘而有老死。…………生不是自己所作的,不是其他所作的,不是自己与其他所作的,也不是非自己非他人所作的、自然生的,而是以有为缘而有生。…………名色不是自己所作的,不是其他所作的,不是自己与其他所作的,也不是非自己非其他所作的、自然生的,而是以识为缘而有名色。…………识不是自己所作的,不是其他所作的,不是自己与其他所作的,也不是非自己非其他所作的、自然生的,而是以名色为缘而有识。…………犹如两把芦苇束辗转相依而得立,同样的,学友,以名色为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以六处为缘而有触……(中略)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学友!如果拉开那(两把)芦苇之一,另一束会倒下;如果拉开另一束芦苇,(这)一束会倒下。同样的,学友,以名色灭而识灭,以识灭而有名色灭,以名色灭而有六处灭,以六处灭而有触灭……(中略)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灭。”(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338.htm

汉传同经异译《杂阿含经》说:“老死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生缘故有老死。……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名色生。……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卷第十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2/T02n0099_012.xml#pT02p0081a1916

这经里说十二缘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作他作(非自他共作)、非无因生,即是说明十二缘起支(诸法)相依而有,实非相生,否则便落入“他作”或“自作他作”。正是龙树菩萨《中论》所说诸法无生的道理,如《中论》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卷第一)(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30/T30n1564_001.xml#lgT30p0002b0601

诸法无生,相依而有,即是唯识因缘变现而有,如同翳眼现空花,或如明眼见幻马,实无花、马,但幻象不无,依缘现有。识亦非实,心所幻现,唯有妙明真心不生不灭,但体非有相,幻起诸法,实非有生,故不同外道所说大自在天等能生诸法,因为诸法无生,实无能生、所生。

如《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7/T17n0842_001.xml#pT17p0913b1901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着,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0_002.xml#pT16p0491b1101

《楞严经》说:“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9/T19n0945_003.xml#pT19p0117b2401

无生、无我、空性、菩提、涅槃、法身、真如、无性性、离言法性、圆成实性、佛性、如来藏、真常心、妙明真心等名言概念表义似异,所指实同,如同“标月指”材质不同,或铜或铁,或金或银,或人手等,且所据方位不同,但都指向月亮。离妄而显真,显真而离妄,也是异途同归。佛随机缘方便安立引导,都是谛实语、不欺诳语。

如《圆觉经》说:“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7/T17n0842_001.xml#pT17p0917a240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说:“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6/T16n0670_002.xml#pT16p0489b0312

《楞严经》说:“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9/T19n0945_002.xml#pT19p0111a0801

(四)

居士】实相无四而四,大乘三系与南传源本相通。实相一尚不立,何况有三?约众生根基差别,不妨说一、三。近人有安立“大乘三系”者,不应是对实相的认知有三种。岂有三种实相?若安立者以为三种实相皆大乘,是绮语,是戏论。若以为实相唯一,有三种表达,则不妨许之,说三系皆依一实相而立,适应不同根基众生,不墮戏论之过。否则,若只其中一系正诠实相,不应说大乘有三系。

三系实不过角度不同。若论“性空唯名”,佛所说唯识教,亦说“识空境空,非有实体”。识空故,如来藏亦空,藏性不离识故,圆成(真如)非依他(妄心)之外故。论唯识,性空亦不离识。空为色心当体之实性,非离色心外有。色心互依互摄,色之空不离心之空。色心不离空,空又何尝离识?如来藏亦不离识。若藏性离识,如离波有海,实不如是。藏性为妄识真性故,达缘生妄识(于依他)本空(离遍计)即是藏性故。论藏性,性空唯名亦不出藏性。藏性即非无非有之中道体性,性空属藏性之非有性摄,不坏缘生假名属藏性非无摄。唯识亦不离藏性。妄识本空即非有,识体即真如,真如不灭故非无。

唯其藏性离一切相故,能容一切法。若藏性有相,相有差别故,此相中不容彼相,不能即一切。唯其即一切法故,能离一切相。若有一法不即,即有定相。正因即一切法,藏性必无定相,离相寂灭,言语道断。

至于说为惧“无我”者说如来藏,只能说明如来藏法有去惧之用,此约四悉檀之对治悉檀,并不能说如来藏非第一义悉檀。要知佛所说法门,皆具四悉檀之用,随人不同得不同益。或有人得对治悉檀益,或有人得世界悉檀益,或有人得生善悉檀益,或有人得第一义悉檀益。对执空多者说唯识,对执有多者说性空,对执两边不能圆融者说藏性,此为对治也。或有人闻性空息“我”执、法执,有人闻唯识或藏性息执,言语道断入一真法界,此为对治、第一义同兼。

又以南传中说色、心、心所、涅槃究竟真实为由,说大乘真实与南传名通义别,不应依大乘融通南传,此言有偏。色、心、心所真实,为声闻乘世俗胜义。所谓世俗,即有为摄;所谓胜义,指有为法基本元素。一切有为基本元素为色、心、心所。色、心于世俗中相对于其余依色心而成的业果,相对稳定,说为世俗胜义。如善业、恶业变化多端,善恶性生灭无常,其基本元素色心则相对稳定。善恶业皆不离色心,皆由基本元素而成。至于轮回诸果报,亦不离色心。故说色心为世俗胜义也,为世俗真实、究竟。涅槃则是出世间真实、究竟,为声闻之究竟胜义。

名相安立确实有名通义别的情况,南传教法内部也有这种情况,不能因此说南传教法有问题、有矛盾,只要名义差别理顺即可。同理,南北传存在名通义别情况,也不能说明南北传不可融。一则南北传教法同源佛心,佛陀依同一实相说。二则佛本愿绝非令众生成声闻果,决定是令同成佛果,同得无住涅槃。三则佛弟子根基差别,或需次第入佛知见,或需顿入。需次第入者,于小乘中或有为大乘铺垫之说,于大乘中或有补充声闻三学。顿入者,大小圆融,三乘相通,绝待真实、相待真实一时皆说。有此三因,南北传决定可融通。说隔绝不可融者,相对于说可融者,是稍欠合理性的。

佛依一实相,随根基不同而说法,所说法虽有名言安立不同,方便不同,源毕竟一。

若大乘善根熟者,闻四谛、十二因缘教法而能明性空唯名。缘生即无生故,性皆空。性虽空寂而缘集则有诸法生,诸法假名不坏。若如此思维,即入“性空唯名”法门。

或明万法唯识:无明有则一切有,无明无则一切不现,无明毕竟在心不在境故,则诸法体性不离心有;又十二因缘约正报立,而依报始终不离正报,外境亦不离无明,无明在心故,依报不离心。如此思维,即入“万法唯识”法门。

或明真常唯心:无明尽故生灭尽,无生为真为常。佛能随缘现身度众,不同于草木无知无识,故觉性定不断灭,是不离心。是佛界真常唯心。又佛界无生无住之觉性若离众生心有,则众生妄心不息而可有佛界真心,实不如是。欲成佛果,贪嗔痴之无明心需息尽。则知佛心不离众生心而有,如水从冰出、灰从木出。若人如是思维,即明佛界、众生界如水冰,众生界具足佛界真常,只因修德不满故不受用佛界。如此思维,即入“真常唯心”法门。

若大乘善根未熟,闻四谛、十二因缘法,厌苦、修道、断集、证灭而趣偏空,便属二乘法门。

所谓“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法门本身的差别不能抹除,但人根基差别而能从不同法门中悟同一理体,这个也不能排除。定执法门名相差别,是执名昧义,世智辩聪摄。不坏名相差别,不破法门异相,而互相融摄,彰一实相同时照顾根基差别,相对于定执名相法门差别而固执己见对立,是更为如法的,更为接近佛陀本意。

贤佳】是的!随喜深辨!

如《(南传)中部103经/如何经》说:“如果你们这么想——‘这些尊者的义理不同,辞句相合’,在那里,你们应该去见你们认为比较容易说服的那位比丘后,应该这么说:‘尊者们的义理不同、辞句相合。尊者们!请你们理解它:以这样[的原因]而义理不同、辞句相合。尊者们!请你们不要来到诤论。’而属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们中,你们应该去见你们认为比较容易说服的那位比丘后,应该这么说:‘尊者们的义理不同、辞句相合。尊者们!请你们理解它:以这样[的原因]而义理不同、辞句相合。尊者们!请你们不要来到诤论。’像这样,错误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错误的把握,正确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正确的把握。错误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错误的把握,正确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正确的把握后,凡法、凡律者,应该被说。

“在那里,如果你们这么想——‘这些尊者的义理相合,辞句不同’,在那里,你们应该去见你们认为比较容易说服的那位比丘后,应该这么说:‘尊者们的义理相合,辞句不同。尊者们!请你们理解它:以这样[的原因]而义理相合、辞句不同。但,这是小事,即:辞句。尊者们!请你们不要在小事上来到诤论。’而属于另一方在一起成一派的比丘们中,你们应该去见你们认为比较容易说服的那位比丘后,应该这么说:‘尊者们的义理相合,辞句不同。尊者们!请你们理解它:以这样[的原因]而义理相合、辞句不同。但,这是小事,即:辞句。尊者们!请你们不要在小事上来到诤论。’像这样,错误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错误的把握,正确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正确的把握。错误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错误的把握,正确的把握应该被忆持为正确的把握后,凡法、凡律者,应该被说。”(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