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四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四

(20201101)

(一)

居士】名利诱惑确实像毒药一样,舍不得它,执着它,却讲出不要执着的话来,劝人放下,自己又放不了。我这几年观察一些有名望的法师,确确实实存在严重的问题。我知道J法师很多书籍是别人代写,然后署名自己,这是不妄语吗?又想起学诚的各种答疑,原来都是别人代回,网络一片赞声,称赞多么辛苦等等浮夸词,他竟然丝毫不作解释,把功德揽在身上。

贤佳】是的,很可悲!他们可说这样可以给人信心,引人学佛,兴隆佛教,乃至可说他们背这名誉包袱是为了利益他人。所以亲近弟子知道这个情况,当作功德看待,积极配合。问题关键在于“好心”妄语,长期凌越戒律,便被烦恼所乘,如同“皇帝的新装”,深欺聪明之人。末法时代宜应严谨以戒为师,切莫粗率自大,否则难逃烦恼魔网。

如《四十二章经》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道宣律师《四分律行事钞》说:“初心大士,同声闻律仪,护讥嫌戒,性重无别。即《涅槃经》中,罗刹乞微尘浮囊,菩萨不与,譬护突吉罗戒也。又《智论》云:‘出家菩萨守护戒故不蓄财物,以戒之功德胜于布施。如我不杀,则施一切众生之命等。’以此文证,今滥学大乘者,行非可采,言过其实,耻己毁犯,谬自褒扬。余曾语云:‘戒是小法,可宜舍之。’便即不肯。‘可宜持之。’又复不肯。岂非与烦恼合?卒难谏喻,又可悲乎!今僧尼等,并顺圣教,依法受戒,理须护持,此则成受。若元无护,虽受不成。故《萨婆多》云:‘无殷重心,不发无作。’纵使成受,形仪可观,佛法住持,理须同护。”(卷中)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我念末劫苦,破戒为第一;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毗尼若住世,正法永不灭;行成果斯克,教不属空言。或因持戒力,速成净满尊;或因净尸罗,严净诸佛土;或因别解脱,作独觉、声闻;或因善戒力,生禅及天道;亦作人中胜,福乐好名称。如是差别果,皆由戒所得;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卷第一)

(二)

居士】诗摘: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孔子家语》)

贤佳】很好!感谢分享!五戒十善,贫困不移,危难不改,是为馨香。

《别译杂阿含经》说:“世有好香,顺逆皆闻,何者是耶?若聚落城邑,若男若女,修治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诸天及得天眼者,尽皆称叹:彼城邑聚落,若男若女持五戒者,如是戒香,顺逆皆闻。……若栴檀、沉水,根茎及花叶,此香顺风闻,逆风无闻者。持戒香丈夫,芳馨遍世界,名闻满十方,逆顺悉闻之。”(卷第一)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说:“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丑贱少闻见,能修戒智名胜士;利衰八法莫能免,若有除断真无匹。……信、戒、施、闻、慧、惭、愧,如是七法名圣财,真实无比牟尼说,超越世间众珍宝,大王若集此胜财,不久亦证道场果。博弈、饮酣、好琴瑟,懈怠、憍逸及恶友,非时轻躁多动乱,如斯七法当远离。……有为迁动皆无常,苦空败坏不坚固,无我无乐不清净,如是悉名对治法。若有深观此法门,未来常处尊豪位,修行五戒断五邪,是亦大王所应念。譬如少盐置恒河,不能令水有咸味,微细之恶遇众善,消灭散坏亦如是。五邪若增劫功德,王当除灭令莫长;信等五根众善源,是宜修习令增盛。……譬如盲人问水相,百千万劫莫能了,欲求涅槃亦如是,唯自精勤后方证。欲假眷属及知识,而得之者甚难有,是故大王当精进,然后乃可证寂灭。施戒、多闻及禅定,因是渐近四真谛,人主故应修慧明,行斯三法求解脱,若能修此最上乘,则摄诸余一切善。”

居士】“信、戒、施、闻、慧、惭、愧,如是七法名圣财。”惭、愧为圣财,感谢、感恩何不名?惭、愧能做到的,感谢、感恩都可以。

贤佳】感谢、感恩以惭愧为根本,若无惭愧,则难有真诚感谢、感恩,也容易少忤而忘恩,翻脸不认人。现今感谢、感恩多成口头禅、挡箭牌,掩饰内心的排斥和不改,因缺惭愧。

《大般涅槃经》说:“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卷第十九)

《广弘明集》说:“经云:‘惭愧得具足,能灭暗障。’故又云:‘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若无惭愧,与诸禽兽无相异也。’……第一惭愧诸佛:如来往昔欲令我等离苦获安,所以发心行菩提道,忍苦受辱,今成法身,常以正法为我解说,而我不能如说修行。

“第二惭愧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长养教诏,常怀忧惕。既为人子,不顺诲约,反学凶强,凌蔑贵贱,既乖诤子,上失令名,深为可愧!……

“第八惭愧良友:知识化导,见佛因缘,令具梵行,大经昌示,而我闻谏,反以为仇,背逆三归,礼向神俗,迷着善导,故违正诲,深可为愧!

“第九惭愧所化诸人:由我无德,久不种缘致使开悟,莫能津济,故令听者徒枉功夫,纵闻杂善,不获纯净,内心自疚,深可惭愧!

“第十惭愧天龙神鬼护法冥祇:我本发心,誓度一切,故诸天龙拥护无恼,而我愆缺,情志不恒,唯知负恩,但增惭愧!”(卷第二十七)

《正法念处经》说:“复有十种善大地法。何等为十?所谓不贪、不痴、有惭、有愧、有信、调伏、不放逸、精进、舍离、不生侵恼。是名十种善大地法。如是十法,各各异相。谓不贪者,一切善法之根本也,犹如梁柱。不痴善根亦复如是。惭者自守正直,愧者愧于他人。信者,于一切法其心清净。调伏者,身心调善,离于恶法,依清凉法。不放逸者,勤修善法。舍者,于作、不作因缘之中其心舍离。不侵恼者,不恼众生。是名十种善法大地。若有心念如是法者,于命终时不畏死怖,不畏阎罗使者所缚。何以故?摄善法故。”(卷第三十三)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有惭愧者方有慈悲,无慈悲者即无惭愧。盖由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佛即心,是生惭愧;观生即佛,是起慈悲。尊崇本有贤善之性,随愿与一切众生性德之乐,轻拒迷真暴恶之习,随愿拔一切众生性德之苦。有一分惭愧,方有一分慈悲;有十分慈悲,方为十分惭愧。”(卷第五)

居士】对治高慢,可自我肯定,不可沾沾自喜。不然朋友会反感,高人一等,朋友心里怎么办?况且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以己之长视彼之短,有何可高慢?实属小孩子的无知而已。

贤佳】是的。高慢者不知自他佛性真宝,执取无常鄙贱之处而生高慢,实是愚痴。

居士】尝试戒断手淫。小孩子游戏,无聊且无趣,意业、身业都不配称作是洁身自好。屡败屡战,直至信念坚不可摧。

贤佳】是的,鄙行伤身败德,甚是愚痴。

居士】摘:决定好的事情就不要频频回头(前提是正确的事情)。

贤佳】是的,持戒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