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戒、持戒之二

论学戒、持戒之二

(20210505)

(一)

居士】文章《有人说“揭批学诚及邪法”怎么没完没了?因为那么多人还未醒悟》(https://mp.weixin.qq.com/s/tS0HEIuR5bGGcncNlSKDiQ)下有人留言:

我觉得僧团的的问题主要在于师道和住持。大凡寺院住持修持好、作风正,整个寺院道风就好。收徒的剃度师父修养好、作风正,其弟子亦多能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我出家的时候在某著名祖师道场,发现道风不好,即自告奋勇把禅堂办起来,以倡导修行风气,但寺院所有其他执事不参加坐禅。我又发起半月诵戒,也只是自己管理下的禅堂几个人愿意诵戒。后来知道更多内幕,原来高层执事私自把某殿堂承包给自己俗家亲哥搞抽签生意……还有更多见不得人的事。上梁不正下梁歪。本人之剃度师是寺院监院,平日得到供养很丰厚,一次到他俗家发现其为自己母亲建造的大楼极为豪华,想起平日自己住茅蓬修行之艰辛,对比一下很令人寒心。我师中年因癌症圆寂,教内多有人言是因违背因果关系得到的报应。佛经说贪欲即是魔!

(二)

居士】有人留言:

毁坏僧戒的不是僧,而是秃居士。连居士戒也守不了的是魔!所以他们不是僧赞僧,而是魔护魔!

(三)

居士】文章《居士“讲法”有标准吗?谁是当代维摩诘?》(https://mp.weixin.qq.com/s/6vPigWQ2llQcLcW7LSFbhg)下有人留言:

末学人微言轻,自不量力,留言没有别的意思,本着二十年听闻正法的心,一点拙见,望参考。

出家人的戒律,佛制不允许在家人看,在家人也没有资格监督出家人。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没有资格看,僧俗有别,不可以拿少许不如法的个别特例,把整个的规矩坏了。再者,佛门无论出家、在家,本是一家人,都是佛陀的弟子,应各安本位,在家人不可行僭越之言行。与其争论不休,莫若把佛陀的正知正见传扬推广,教导众生尊重三宝、护持正法,共同努力让佛教兴盛,邪道自然无可乘之机。

贤佳】可回复:

随喜善心!但您所说误解戒律了,可参看:

《辨析居士是否可阅僧戒》

https://www.zhengxinfofa.cn/1930.html

《戒律答疑讨论之三十二·(三)》

https://www.zhengxinfofa.cn/1690.html

现今不是“少许不如法的个别特例”,而是“整个的规矩坏了”,可参看:

《论出家与持戒》

https://www.zhengxinfofa.cn/3222.html

《论出家与持戒之二》

https://www.zhengxinfofa.cn/3575.html

《论出家与持戒之三》

https://www.zhengxinfofa.cn/3600.html

《护僧问题答疑讨论》

https://www.zhengxinfofa.cn/3083.html

(四)

居士】学佛,可以学书法和国画吗?

贤佳】居士可以学书法、国画,出家人不宜学。如《五分律》说:“时诸比丘学书,诸白衣讥呵言:‘沙门释子何不勤读诵?用学书为?’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听学书。’后诸比丘差会次,不知书记,随忘,佛言:‘听学书,但不听为好废业。’(卷第二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1_026.xml#pT22p0174a1614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明〕蕅益大师)说:“学字但令端楷,不得为好故妨废出世正业。”(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60/X60n1121_001.xml#pX60p0435a2301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明〕莲池大师辑,弘赞律师注)说:“〖要略〗不得着心学字求工,但书写端楷足矣。〖注〗楷即楷书,乃上谷王次中所作,足以宣文显义,何更着心求工于草隶?今时出家多有不修正务,而昼夜求字精巧,终年苦心,迷不知省。纵饶学到钟王之妙、程盱之巧,亦何救于生死?诸佛不赞,阎王不受,终为废物,成何底事?《警训》云:‘律制,杂学以妨正业故,学书不得为好。然古高僧亦多异学,或精草隶,或善篇章,或医术驰名,或阴阳显誉,皆为精穷内典,傍涉余宗,无非志在护持,助通佛化。今时释子名实俱丧,能书写则称为草圣,通俗典则自号文章,择地则名为山水,卜术则呼为三命,岂意舍家事佛,而随顺俗流之名,本图厌世超升,而翻习生死之业,沽名邀利,附势矜能,形厕方袍,心染浮俗,毕身虚度,良可哀哉!’”(卷下)(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X60/X60n1118_002.xml#pX60p0256c0401

居士】我看您引用的律文中说怕出家法师因沉迷“书法”而耽误学法,从而忘记了出家修行求出世之道的根本宗旨,劝出家人写好“端楷”便可,不必“着心求工于草隶”,但我没看律中规定出家人不能学“国画”呀。

贤佳】僧人学书,有作“书记”的需要,而学画没有必要,自然不应学,事理明显,不必说。

居士】如果说需要画庄严的佛像,或者造塑像、石窟等,也就是和佛教艺术相关的,是不是僧人自己不需要亲自学习,可请画得好的居士来画就好?我了解的是*佛学院有开设佛教艺术课班,那里面很多法师学习绘画,我就认识好几位,还有继续去国外读佛教艺术深造的,是不是他们学习的课程本是不必要的呀?

贤佳】僧人塑画佛菩萨像,不合出家之道,宜由居士塑画。按戒律,出家人不应游观画堂,何况自己画画。

如《四分律》说:“六群比丘尼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诸居士见皆共讥嫌:‘此诸比丘尼,不知惭愧,犯梵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如贼女、淫女无异。’尔时诸比丘尼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尼:‘汝云何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尔时诸比丘尼往白诸比丘,诸比丘往白佛。佛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诃责六群比丘尼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尼乃往观王宫、画堂、园林、浴池?’世尊以无数方便诃责六群比丘尼已,告诸比丘:‘此比丘尼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尼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尼往观王宫文饰、画堂、园林、浴池者,波逸提(注:堕罪)。’比丘尼义如上。若比丘尼往观王宫文饰、画堂、园林、浴池,从道至道、从道至非道、从非道至道、从高至下、从下至高,去而见者,波逸提;不见者,突吉罗(注:小罪)。方便欲去而不去,若共期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卷第二十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2/T22n1428_026.xml#pT22p0748b1101

《(南传律藏)经分别·比丘尼分别·波逸提》说:“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给孤独园。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园林内之绘画堂挂有美丽图画,多人为观绘画堂而往,六群比丘尼亦为观绘画堂而往。诸人……非难:‘何以比丘尼等为观绘画堂而往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尼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为观绘画堂而往耶?’……乃至……‘诸比丘!六群比丘尼实……耶?’‘实然!世尊!’佛世尊诃责:‘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任何比丘尼,若为观王宫、或绘画堂、或公园、或园林、或莲池而往者,波逸提。’”(卷第十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N02/N02n0001_012.xml#pN02p0414a0302

居士】那像*佛学院开设的绘画班属于《四分律》所说戒律的开缘么?不仅*佛学院有绘画班,其他一些佛学院也有类似的艺术课程,是因为这些佛学院的领导法师们都没仔细认真看过《四分律》么?

贤佳】开设绘画班不属于《四分律》的开缘。他们是否认真看过《四分律》不是关键,关键是对佛法的认识和对戒律的态度。例如居士八关斋戒、比丘戒有不非时食戒,每个僧人都知道,但很多僧人不持这条戒,尤其是寺院住持、佛学院领导,可能认为不“超越”戒律则显不出自己的自在、高明。

居士】也许这就是末法吧!如果不是向您请教,我还以为出家人是可以绘画的呢,而且还挺赞叹他们绘画呢,如今看来这一切都是颠倒的。

贤佳】所以居士也宜适当了解僧人戒律,以免错乱信护而使滥行得势成风,滥坏佛教,相牵堕落。末法时代虽然持戒较难,即使为了“生存”似乎不得已而违犯小戒,但也应有惭愧心,不失正见,尽量不犯或少犯,并常忏悔,那么罪业相对较轻,不会深障往生净土,后世不生净土则可能生龙中,仍可修行佛法,否则难免堕落地狱长时受苦。

如《佛说海龙王经》说:“海龙王白佛言:‘我从初劫住止大海,从拘楼秦如来兴于世来,大海之中诸龙妻子眷属甚少,今海龙众妻子眷属繁裔弘多,设欲计校,不可穷尽。唯然,世尊!如此云何有何变怪?’佛告龙王:‘其于佛法出家奉律行戒,不具现戒成就,违戒犯行,不舍直见,不堕地狱,如斯之类寿终已后皆生龙中。……以是之故,仁在大海中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我般泥洹后,多有恶比丘、恶优婆塞,违失禁戒,当生龙中,或堕地狱。’海龙王白佛言:‘于今弃家为道,犯戒比丘堕龙中者,有何殊特?’佛言:‘弃家学行,于今犯戒比丘堕龙中者,行于方便,不能清净,又有至心信于佛法,以至心力,龙中寿终,生天上、人间,当见贤劫所兴诸佛,皆当见之,假使不以解脱者,悉于拔陀劫中般泥洹,除志大乘者。’”(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5/T15n0598_002.xml#pT15p0143a1201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说:“若比丘、比丘尼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众学戒(注:突吉罗罪,轻小罪),如四天王天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波夜提(注:堕罪),如夜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十亿四十千岁(注:此处千千为亿)。……因缘轻慢故,命终堕恶道;因缘修善者,于此生天上。缘斯修福业,离恶得解脱;不善观因缘,身坏入恶道。”(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467a_001.xml#pT24p0910b2010

《四分律行事钞》说:“波逸提聚,义翻为堕,《十诵》云‘堕在烧煮覆障地狱’故也。……《萨婆多》云:‘波罗夜质胝柯,翻为应对治,恒须思维,若犯即觉。’上座部云:‘波质胝柯翻为能烧热,此罪得大叫唤地狱,因时能焦热心,果时能烧燃众生。’”(卷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4_002.xml#pT40p0046b0201

“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一条波逸提罪,堕大叫唤地狱上千万年,而轻视戒律者常犯的不非时食戒是口口结罪,一顿非时饮食结几十条乃至上百条波逸提罪,日日非时食,从受戒至命终,结罪多如牛毛,再加常犯其他戒,堕落地狱应是难有出期,更不用谈“一人出家,七祖升天”了。然而轻视戒律者大概觉得这些虚无缥缈、难可确信,不如饮食的饱足、绘画的赞赏等来得实在,或者自许几遍咒语、几句佛号等就能清净无事,只能说可悲吧!

僧人如果不得已的因缘违犯小戒,但惭愧忏悔,尽量避免,那么不失正见,在末法时代仍然值得亲近、护持,否则宜应远离。

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花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花,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卷第二)(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3/T03n0159_002.xml#pT03p0299c251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说:“汝观如是刹帝利等无量有情,亲近如是破戒恶行、非法器僧,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乃至当堕无间地狱。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乐者,皆应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咨禀听闻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门。若无如是三道(注:胜道、示道、命道)沙门,当于污道沙门中求,虽复戒坏而有正见,具足意乐及加行者,应往亲近、承事供养、咨禀听闻三乘要法。不应亲近、承事供养加行、意乐及见坏者。”(卷第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3/T13n0411_006.xml#pT13p0751a2301

居士】看了您的讲解后我很惭愧,我以前对僧人学绘画及僧人的画作还赞叹过,如今至诚忏悔过去因无知造下的业!如您所说“居士也宜适当了解僧人戒律,以免错乱信护而使滥行得势成风,滥坏佛教,相牵堕落”,居士适当了解僧人戒律,真的是太重要了!因为一些僧人,或者大多数僧人其本身都未必对戒律掌握得很透彻,这就导致和僧人接触的居士也会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产生误解,从而造业。您说出家人“不非时食戒是口口结罪,一顿非时饮食结几十条乃至上百条波逸提罪,日日非时食,从受戒至命终,结罪多如牛毛,再加常犯其他戒,堕落地狱应是难有出期”,这真的太可怕了!“‘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一条波逸提罪,堕大叫唤地狱上千万年”,这更可怕!

我希望出家法师们能够好好学习、行持戒律,不然他们会受大苦恼的。一旦堕入恶道,除非是有特殊因缘,不然那是长劫受苦啊。就是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受苦,如《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希望他们不要受苦,希望他们可以速速建立正知正见、断恶修善、严持戒律、往生净土。也不希望他们变成龙族,因为那样成就会比较慢。

我接触的一些方丈、住持,或一些领导层法师,他们几乎都是吃“药石”(晚餐)的,也没见他们公开说不应该吃“药石”,或者说不得已吃“药石”。如果他们能够告诉信众吃“药石”是不应该的,哪怕他们自己吃了,也算间接告诉大众正确的戒律是什么,从而让更多的信众了解戒律,更一同护持戒律。关于吃“药石”,我记得之前有和H法师谈过这个话题,H法师给出的看法是“佛法”与“佛教”不同,他说“佛教”有世俗的一面,而“佛法”是纯粹的。但我不知出家人是不是应该就是纯粹的?还是应该内心是纯粹的,行为是世俗的?这样会比较适应社会?但一个人如果行为不好,我们又根据什么来确认他内心是好的呢?显然会有不合逻辑之感。有人说修行有很多种修法,有人持戒,有人参禅,有人念佛,但我想虽然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修法门不同,但持戒是最基本的,出家人、在家受戒者应该努力做到自己所受持的戒律。如果持戒不能做好,修行路上如何做到后四种波罗蜜呢?布施后的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如果“持戒”做不好,不知道如何进入“静虑”(禅定)?如何得到“般若”?

真心希望信仰佛教的大家,都能把学习戒律看做是修行路上很重要的一件事。总之,就是要有一定的“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也是让自己在往生时不要因业识太杂染而影响往生。

(五)

居士】僧人不应游观画堂,此画堂应是观赏普通绘画之地,非瞻仰、礼拜佛菩萨画像之地,故不应游观,这是对娱乐性质活动的禁止,但并非对瞻仰佛菩萨画像的禁止。佛菩萨画像有纸质画像、寺院壁画、摩崖石刻、石窟等等形式体现,僧人是可瞻仰礼拜的吧?古代也有许多僧人绘画。如果僧人为娱乐休闲、兴趣爱好、追求艺术和精神满足等俗世的贪欲而绘画,我觉得是不合出家之道。但如果以书画入道(佛教题材)、结缘弘法(祖师也有写墓志铭、书法赠与等)、画佛菩萨像等也不行的话,似乎缺乏直接的经文依据,而现实中又存在过许多精于书法、绘画而修行不错的僧人。就拿弘一大师而言,虽然出家后不再致力于提高书画技艺,但以书法结缘他人或表法,亦有传世之作。这方面请您再研究一下。

《历史上有哪些画僧﹖》(2014-02-1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9961095840514747.html

《赏析|历代画僧作品》(2021-03-07)

https://m.sohu.com/a/454505224_349202

贤佳】律典“听学书,但不听为好废业”,若如弘一大师那样出家前本已擅长书法,并非学书,那么书写佛法字句结缘教化并非废时废业,自然无妨。学书可以书写佛法内容以直接教化,律典尚且不听“为好废业”,何况画画废时且非直接佛法教化。僧人瞻礼佛菩萨圣像,不论精粗美丑,平等礼敬,则不违道业;若作艺术欣赏、游观,则不合出家之道。律典禁止游观画堂,没有开缘游观佛僧圣像。虽然古代有僧人画画精妙,不可作为持戒表率;如同古代有僧人垦地种植乃至斩猫砍蛇,不可作为持戒表率。未听说公认的古代祖师大德有画画结缘的。弘一大师出家前也擅长画画,但出家后只用书法写字结缘,而未画画结缘。

佛教界若要培养佛教艺术人才以开展佛教文化事业,可以组织、培养居士做。而僧人宜应以戒为师,以出家道业为本为首,适缘指引居士开展佛教文化事业,不宜急功近利、本末错乱、买椟还珠,否则即使表象繁荣,难免实多败滥。

(六)

居士】《概说“比丘”|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专弘平台2021-05-05)

https://mp.weixin.qq.com/s/E7ZxtFOM0_yG5KDogxvt5A

“菩萨开了拿银钱不犯”,这是何意?是受菩萨戒的比丘有开缘吗?

贤佳】瑜伽菩萨戒开许菩萨比丘为利众生的必要因缘接受众多金银钱宝,但不能为自己贪蓄,且按理应作净施,即不自己直接自蓄,也即不违比丘戒。单纯比丘戒倡导少欲知足,个人必要因缘适量净施而“蓄”,不倡导为利众生净施而“蓄”众多金银钱宝。菩萨比丘接受金钱布施的清净做法是如《四分律》的要求由俗人作净施主为菩萨比丘管理钱财,比丘不拿持金钱。如果没条件这样做,其次的做法是如弘一大师倡导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钱宝说净法,即对其他比丘作钱宝说净法而拿持。

如《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着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持种种生色可染摩尼、真珠、琉璃等宝,及持种种众多上妙财利供具,殷勤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恼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舍有情故。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或心狂乱,或观受已心生染着,或观后时彼定追悔,或复知彼于施迷乱,或知施主随舍随受,由是因缘定当贫匮,或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注:塔物),或知此物劫盗他得,或知此物由是因缘多生过患,或杀或缚,或罚或黜,或嫌或责,违拒不受,皆无违犯。”(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24/T24n1501_001.xml#pT24p1110c2401

《四分律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道宣律师)说:“《涅槃》云:‘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说轻为重,说重为轻。观知我等弟子,有人供给,所须无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蓄一切八不净物。若诸弟子,无人供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护持建立正法,我听弟子受蓄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蓄如是等物,要须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卷中)(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4_002.xml#pT40p0060c2601

《四分律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说:“钱宝、谷米等,并以俗人为净主。《涅槃》云:‘虽听受蓄,要须净施笃信檀越。’《萨婆多》云‘先求知法白衣’等,如后所说。……实施主者,《多论》云:‘先求知法白衣语之,若不知者,告令解之。至彼所云:比丘之法不得蓄钱宝金银、谷米等,今以檀越为净施主,后得钱宝尽施檀越。’”(卷下)(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40/T40n1804_003.xml#pT40p0104c2101

更多相关辨析及钱宝说净法可参看《一些交流讨论(20190707)·(二十四)》(https://www.zhengxinfofa.cn/889.html)。

居士】现在的比丘是否均受梵网菩萨戒?受持梵网菩萨戒的话,能依瑜伽菩萨戒开缘吗?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说:“设亦诱引愚流,作种种福,福力所持,不即堕落,终为外魔眷属,非佛弟子。末世多此妖邪,诳惑世间,魔所摄助,多得供养,聚众百千人,眷属儿孙遍天下,毁戒毁教,破坏如来真正法轮。愚小无知,羡彼名声,而争仿效,令好心出家者皆堕其党,求升反坠,哀哉痛心!然由仍以三宝为所缘境,罪报毕时,还藉佛法僧戒之力而得度脱。魔王语佛:‘吾于汝末法中,令眷属食汝饭,着汝衣,破坏汝法。’佛言:‘汝但自坏,法不坏也。’今欲不堕三涂,竟登圣果,请必从持戒始。若挂名受戒,又轻视戒法,既不精戒法,又为人授戒,既为人授戒,又不教学戒,且言‘戒是小乘,不须习学’,则决堕三涂,为魔眷属,自受其苦,无人能代。终亦必皆成佛,我不敢轻之矣!”(卷第三)(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J36/J36nB348_003.xml#pJ36p0317a1401)大师所言切中时弊要害,现下僧人中轻视戒法的人不少,见他僧收钱,自己也收钱;见他僧不持午,自己也不持午;见他僧舍轻戒,自己也舍戒不持;见居士不懂戒,就不怕讥嫌违戒,还诈现戒德……。如此种种,有因戒法见地不正而违戒的,亦有意志薄弱受诱引而违戒,且无惭无愧,不如法忏悔,可能自我麻痹“法不责众”,实则因果不虚,苦果至时,后悔莫及!望他们能早日醒悟悔过,重视戒法,精学戒法,严持戒律,自利利他。

贤佳】菩萨戒是相通的,“瑜伽菩萨戒”与“梵网菩萨戒”不冲突,受“梵网菩萨戒”者可参考“瑜伽菩萨戒”行持。

虚云老和尚等大德拿持银钱,是不得已的因缘,可能未作净施法,形式上有缺憾,但秉公为法,个人不贪财,精神上是随顺戒律的,过失轻微。且极力倡导学戒、持戒,能持的尽量持守,功德利益很大。如您分享的文章中虚云老和尚说:“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可见学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戒律开遮因缘微细,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佛门兴衰,由于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所以佛将入灭说《涅槃经》,叫末世比丘以戒为师,则佛法久住。……我们既成了比丘,谁能名副其实为真比丘呢?既出家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不要留恋世上的贪瞋痴爱,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懒做。”

而现代很多僧人拿持金钱,不作净施法,多是个人贪财,并非秉公为法,形式和精神都违背戒律,便是东施效颦,过失不轻。有的连同其他易持的戒也不持,更是糟糕。渐渐启发转变吧。

(七)

居士】文章《为什么说怕落入邪见而不愿学戒,即是“邪见”?》(https://mp.weixin.qq.com/s/CMKjQTtF3OD_arL5B0OU9w)下有人留言:

律在流变过程中,是否存在非法说法、法说非法,也是需要辨析。持律也不离开观察心。

贤佳】可回复:

是的,应以律法观察心,但很多戒行持犯重在外在事缘影响,不在自己内心染净,例如很多戒条是因阿罗汉的缘起制定的。另外,烦恼微细,容易自欺,观察自心不易。所以宜应周详学知戒律,严谨以戒为师。相关文据和辨析可参看:

《论持戒的意义》

https://www.zhengxinfofa.cn/783.html

《辨破藏密男女双修法》

https://www.zhengxinfofa.cn/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