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传教法的交流讨论之二

(20200706)

(一)

法师】昨夜关注到贤佳法师和居士有关汉传教法的交流文档,还是要再深入学习一下的好。

贤佳】您看有些什么偏差问题?

法师】有一点我没看明白:天台四教的观点,是以《解深密经》为源头?其他都还好。

贤佳】不是的。天台四教是智者大师综合诸经(《法华经》《涅槃经》《华严经》《般若经》《阿含经》等)概括的,义理正合后来玄奘大师译出的《解深密经》。

法师】玄奘法师的直传弟子窥基大师在《二十论释》里,对天台“五时”有异议,法师抽空关注一下。此外,讨论也是一种学习,教海汪洋,望深入经论,讨论依经论才好,道听途说——“证初果下地狱”,这就胡说,万万不可。

贤佳】是的!经义可有不同理解层面和角度,您综合觉得天台“四教”、“五时”的判立是否不合理?我先前分享的交流讨论内容中有哪些依据不足或有违逆经论的问题?

法师】用《解深密》解天台四教,这个倒是新奇。当然,依智者大师的判立,尤为殊胜。窥基《法苑义林》对各种判教已说得很清楚了,法师去研习之。慢慢来沉下心来系统研习,莫着急。建议法师申请出国进修一下如何?

贤佳】我近期不方便出国。如果出国进修,去哪里进修较好呢?

法师】您急需进入到国际佛学研究的语境中,日本、德国。

贤佳】那里有何优胜?为何说急需呢?

法师】现在的中国汉传佛教和玄奘大师留学前的唐代某些特征有近似,而且错综复杂。徳、日两国佛教学训练,可以从另一语境维度疏理汉传佛教

贤佳】德日两国疏理汉传佛教,已有哪些特别成果?首要是说“大乘非佛说”吗?

法师】“大乘佛说”在现代的学术界是主流,已经没有任何争议了。尤其德日对汉传佛教的疏理在隋唐、两宋,更注重将汉语系大乘佛法,追根溯源至梵语的大乘经论典的贯穿起来研习,学界主流颇有智者大师当年畅佛本怀的学风。成果非常丰富,不论唯识、天台、中观、华严,法师可以亲自深入了解。

贤佳】感谢告知!看以后的机缘学习,目前我在阅藏。乐意多得您的指教!

法师】昨天将您与居士的讨论发给一位X寺法师,他回复:“粗略看了一下,他们俩的对话,我没有什么兴趣,精力有限,我还是愿意看一些正规的东西,所以也没有什么感想。”

贤佳】愿意看正规的东西很好,随喜研学!也乐意听用正规的东西来破斥偏见邪说。

我们的交流内容涉及“赏花人”的文章,我发给他参看,他回复如下:

{窥基大师《法苑义林》谈判教的,里面有否认五时的,但并没有说天台家的不是,那不是天台的“五时”。另外,有异议的本质在于角度不同。天台家是秉承“依义不依语”原则判教,不局与经文表面,而义不出经文,与唯识家或华严宗都有不同。这个我个人是没有认为一家独对的这种观点。从依义不依语说,只要能够包括析空(生灭四谛)、体空(无生四谛)、中道(无量无作)这些基本内涵的,我认为在根本上就没有问题,剩下的其实就是圆融问题和判摄完整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差异,那是天台与唯识家不同的。

天台有个“通五时”,这个比较重要。因为按理说,佛陀说法不可能机械地一个阶段固定只讲某种法,即使有适合其他法门善根成熟的众生,佛陀也不讲,这个是不合理的。若只有别,没有通,这其实就不能圆融了。另外,天台比唯识多了二时,其实教法本质上并没有多出来。天台“阿含时”对唯识初转,天台“般若时”对唯识二转,天台“华严时”对唯识“华严时”。另外天台尚有“方等时”,其实“方等”就是介于“阿含”与“般若”之间的,细分了一下,有弹斥“阿含”析空的内容。这个放在初、二转之间,从义上说没问题。初说析空(生无性),再弹斥析空,褒通(相无性)、别圆(胜义无性),然后再直说通、别、圆。这个可以说合情(于众生份上说,为了正式进般若时做准备)、合理(于佛份上说,正式讲般若前,弹斥一下析空)。至于天台的“法华时”,约义说,可以看成对唯识宗“华严时”的细分。唯识第三时,别、圆二教一起谈的。天台把纯圆的《法华经》和带别说圆的《华严经》分开说,在依义不依语的角度上,这样细分并没有义上的问题。

而且,天台还有个“通五时”,这就避免了定执五时差别的问题。“通五时”的安立,令天台具备了兼容其他判教的可能性。如唯识说“阿含”初转,依“通五时”,天台第一时“华严时”也可以有“阿含时”内容。如唯识说“般若”二转,天台第二时“阿含时”,也可以有为根熟者说般若的情况。唯识第三时“华严时”,天台第三“方等时”,有“华严”根熟者,也可以为说“华严”。

判教只要能够说出佛陀一代时教教法本质,我就认为本质上可以。具体数目、时间差异,这个我个人其实不特别看重,因为这涉及的只是圆融问题,判摄粗细问题。

我大致先这么谈一下我的看法。如果这位法师能够认真探讨,我也原意好好交流的。}

您怎么看?

法师】对这些见地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闲暇于此。

唯识论著在细节方面有其独特的长处,而天台智者大师的著作宏观把握很好。希望法师多留心,时间精力有限,别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好在圣教上发挥您的特长。

贤佳】感谢提示!读完经藏后我会研读论藏。

法师】先论后经呢?

贤佳】我相应于先经后论,因为论是宗从于经的,经为根本。经藏快读完了,不读完有些遗憾。

法师】也好。

贤佳】我们的交流内容我作了摘编,考虑编入交流讨论资料分享,请您看是否合适。

法师】不发为佳。我认为研习佛法教义,以佛定了基调为准,之后任何人只要去适应就不会有偏差。我们这些讨论意义不是很重大,所以不发。佛说,谁也不会站出来否认。况且佛说的很圆满,若另加杂任何个人之主张,就会有争议,彼此不同意了。如天台与华严,后期中观的判教。不用如日光般确凿之判教,而引用余教中隐晦之说,即可任由人解释且各持异议了。

贤佳】以经为本是必要的,但可能会有偏狭适应乃至相似适应,需要参考祖师判教智慧,并适当明辨。例如天台五时、四教也是宗经的,但是否符合佛说,与唯识宗的判教差别如何看待,适当明辨是有意义的,因为有人生疑、质疑。不适当借用祖师的智慧,可能自己浅解佛经乃至错解佛经,乃至落于乱判伪经的险途。

法师】也是这个理。

(二)

贤佳】近日有人建议我出国进修,谈话主要内容如下:

{〖某甲〗您急需进入到国际佛学研究的语境中,日本、德国。

〖贤佳〗那里有何优胜?为何说急需呢?

〖某甲〗现在的中国汉传佛教和玄奘大师留学前的唐代某些特征有近似,而且错综复杂。徳、日两国佛教学训练,可以从另一语境维度疏理汉传佛教

〖贤佳〗德日两国疏理汉传佛教,已有哪些特别成果?首要是说“大乘非佛说”吗?

〖某甲〗“大乘佛说”在现代的学术界是主流已经没有任何争议了。尤其德日对汉传佛教的疏理在隋唐、两宋,更注重将汉语系大乘佛法,追根溯源至梵语的大乘经论典的贯穿起来研习,学界主流颇有智者大师当年畅佛本怀的学风。成果非常丰富,不论唯识、天台、中观、华严,法师可以亲自深入了解。}

我对他说的这个情况有些怀疑,但也想了解国际佛教研究相关确切的大概情况,不知您是否有所了解?

居士(大学教授)】国外学界的优势在于印度佛学和以梵、巴、藏语为基础的文献学,对汉传佛教各宗派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对比国内的研究并无绝对优势。

大体而言,当今我国学人切入佛教学的路径十分狭隘,教界尤甚,对国外的研究思路、语境和话题设置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如果不先打开视野、转换思维,直接接触的话,恐怕只会增加烦恼。

(三)

居士(大学教授)】当今佛教学术界,特别是英、德、法、美、日与中国台湾,主流是把佛教当作一种学问来对待的,只是有的人明白,有的人还不明白。其中可能有佛教信仰立场的研究,但主要是在唯一佛(释迦牟尼佛)信仰立场上进行研究,他们对大乘佛法有温和与极端两种态度,前者认为大乘佛法虽非佛说而合于佛说,后者根本否定大乘佛法是佛法。因此,作为佛弟子,不宜去那些地方进修;即使在大陆进修,也应该慎重选择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