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

戒律答疑讨论之四十

(20201004)

(一)

居士】我看上期《戒律答疑讨论》(http://www.mzhy.org/20200927-02/)第一个对话中您和那位沙弥的对话,想到了我自身是不是应该去受戒。虽然我没受五戒,但我一直用五戒十善甚至更多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身语意的言行与心理活动,但这终究不是受戒。前几天我休年假回家,就吃了肉。一直以为自己这半年来小心翼翼一心向道的心是很坚定的,但其实特别脆弱,回家就不堪一击了。父母支持荤素搭配,少吃肉,多吃蔬菜,但不支持长期吃素。他们认为长期吃素对身体不好,他们几句劝我就吃了肉。那个时候依然知道吃肉这种行为不慈悲,而且也是间接推动商贩的杀业,但由于愚痴与定力不足,就被家里的业力给牵着走了。在家里时内心也十分放逸,想的都是吃喝啊这些,不能念念缘在念佛法僧上,心里装着琐事的时候多,而且回家几日的早晚定课感觉也没做到心里去,是应付自己的样子,为了使自己心安。在外地工作由于是我自己一个人住,我也很少或者几乎是不与人交际的,周末都是在房间里看经书,也不出去,内心就很稳定。像我这样不禁风雨的还想要修行的人,也许环境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我之前想出家,两年前和我父母聊过,他们不同意,我就想着以后有机会再说出家的事吧。但由于我自身比较差劲,我想没有个约束怕是不行,而戒律一定是能帮助我“防非止恶”的。虽然现在不能出家,但我想去受五戒,然后受在家菩萨戒。您那边有什么书和文章建议我看么?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家菩萨戒,然后去求受。受这个在家菩萨戒离我比较近的,就是X寺每年会有传授,但X寺是汉喇嘛J作授戒师。如果我找不到合适的寺院,去X寺受戒,这样好吗?

贤佳】随喜希求受戒持戒之心!但如您所说,您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放逸,那么难以持好终身的五戒、菩萨戒,宜继续以五戒十善要求,并可在相对清净安稳的环境中经常受持八关斋戒(附近没有合适授戒师时可自誓受),练习严谨持守。待志行稳定,在差的环境中仍能基本随顺保持戒律持守时,再受五戒、菩萨戒则较稳妥。

尽量找知见、行持较清净者授戒,不找汉喇嘛授戒为好,以免结下不清净的业缘,深层影响持戒的心志。

在家菩萨戒的资料可参看蕅益大师《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和李圆净居士《梵网经菩萨戒汇解》(https://pan.baidu.com/s/1bFnFCgVRTXBtSHSyswjwSg 提取码:22pm)。

居士】我认识的一位师兄,他可能教义上懂得并不是很多,但是自从他发心吃素,就一直坚持得很好。也有一些老菩萨,从一开始要吃素,就能坚持很多年。可我就特别差,是不是我过去世的努力不够,或者过去世持戒不圆满,所以才这样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此定力不足?

如果以后我慢慢心智更加稳定了,您能给我授五戒吗?法师可以通过电话给居士授五戒吗?

贤佳】可能有过去生的心习等流,还有今生对此事的胜解和行持力不足,可渐渐培养。

正式授戒需要在同一界内互相见闻,电话不成正式授戒。随着对藏密的揭批和整治,回归纯净汉传佛教的法师应会越来越多,能清净授戒的法师应会越来越多,届时可随缘找人授戒。

居士】我觉得您持戒清净,别的法师我不了解,也不敢轻易相信。我这几年先好好要求我自己吧,等过几年、十几年,如果您能出来和大众广泛接触了,我再找您求授五戒、菩萨戒吧。

贤佳】惭愧!我非持戒完全清净,只是尽量持守。宜以开放的眼界、谨思的态度接触、了解有缘僧人,护持、随学正见正行者,从广大缘起中学习、增上,也是护持三宝,培植福德善缘。

居士】是我的业缘不好,我接触认识的法师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和藏密有关就是职业和尚,时间长了让我内心对佛教变得越来越没信心。但我知道佛陀的经教还在那里,虽然这辈子依自力很难明心见性,但看了净土三经和《印光大师答念佛600问》后忽然觉得还有希望。希望自己这辈子好好持好五戒十善,好好自学佛经,好好念佛,回向自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

我努力了解有缘僧人,护持、随学正见正行者。

(二)

居士】您怎么看待说话不直白、直心是道场的问题?如何增长某一个特定的善根?

贤佳】直心基于善心和智见,否则不是正直。基于善心和智见,说话宜看机缘,可以适当保留、委婉,但不妄语欺骗,那么不违直心。如《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违仁失义则非正直。《优婆塞戒经》说:“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卷第二)

《四分律行事钞》说:“屠儿等逐畜生走,问言:‘见不?’不得妄语,不得示处,应令看指甲等(应方便引接,令畜生远去)。”(卷中)又说:“若贼言:‘僧物何处?’比丘不得示宝处,又不得妄语,应示房舍、床座等。……猪被箭入寺,比丘言:‘何处?又是谁猪?无有猪主。’去后,白佛,佛言:‘有如是因缘,当作余语,不犯。’”(卷下)

一篇文章供参考:《研究显示:爱说真话的人,身体更健康!》

https://mp.weixin.qq.com/s/ku4HT3JmCoNRb9j3m-kVUg

慎独,不自欺,则易保养善根。常闻思佛法,常思四念处(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离世贪忧),体会清净安乐,随喜自己的善根,安住善根善行,自然善根增长。

(三)

居士】有几个问题:

一、请问“常乐在空闲”是什么意思?最近我的心情比较愉悦,今天跑完步读过书以后有一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就沿着河边经行了几十分钟,觉得可以看到蝴蝶、水纹、阳光等等,心情更好了,不过又想到:这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这个“常乐在空闲”是怎么常乐?

二、我心情愉悦的原因主要是五个月的跑步和吃素,感觉自己的善根增长了,另外这两天淫欲心直线下降,又体会到了之前洁身自好的美好体会。除了善根善行带来的美好以外,实话说我还断定未来的外表会更好看了,现在都有这样的变化,我当然是挺高兴,但是这个对应您说的对待名誉心的心态,不能舍本逐末,这个本是自己增上乃至用善根利益众生吗?是不是有法师说的,善根也是众生的恩德,不能执着?

三、善根这个东西可以影响外表,但是外表好看了怎么对待异性呢?那是不是福报来了又堕落了?菩萨也很好看,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严格对待呢?难道菩萨最终没有外表了,那样就解脱了?

四、成佛一定要出家吗?您怎么看?

贤佳】一、“常乐在空闲”,一方面常乐于在空闲修行,不攀缘人群热闹,另一方面在空闲处常得安乐,不会觉得孤独、无聊苦恼。

二、随喜!此善根是粗浅的,宜坚持继续努力,不以此为足,否则不能上进,还可能退失。

三、外表无常,其实虚妄,都经不住衰老、疾病、死亡的摧残,智者不会执着,更不会炫弄外表以求淫。

四、到了高位菩萨,心智、神通自在,出不出家都无碍,但为利益众生,成佛时都会示现出家。在成为高位菩萨之前的修行是长远的,在家、出家看机缘,不一定。

居士】“有些东西当戎则戒,不能够接触,一接触就是在造业,将来就容易再造。就比如淫欲,如果不在萌芽控制,就容易经常被其左右。如果你从未看过不良信息,能驱动你的就只是好奇心,而不是不良信息本身。有的人不是想抽烟,但是却有瘾,开始不都是因为好奇心吗?对于名利财富也是一样,不要因为他们破坏了自己好的等流。我本不太重视金钱,但是却渴望享受拥有金钱的名,如果不注意的话,那么很容易陷入追逐金钱的陷阱里。贪心很淡是件很快乐的事,如果肆无忌惮地追逐金钱的话,不就破坏了这份宁静吗?对于名誉,虽说可以利益他人,但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更能让他人获益。求名跟自己的虚荣有关,虚荣不过草上霜而已,根本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只会助长自己的贪心。对于自己要追求的东西,一定要认清,不能够虚度这一生。古人说:不宝金玉,而以忠信以为宝。古人很明白。”

一、对于我前些天写的这篇日记,您有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或者定解?尤其是其中“有些东西当戒则戒,不能接触”。

二、最近睡眠有所减少,但不是失眠,睡觉时有喜悦遍身。今天从工作地点到住处一路闻到香味,甚至当下在房间里还有同一种香味,工作地点到住处一个小时路程十七公里左右,我觉得有点奇怪。如果这不是幻觉,而是修行体验,那么增上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看到、闻到、听到美好的事情应该如何对待?是否不执着就够了?如何避免走火入魔。

贤佳】一、思考很好!例如毒品,“当戒则戒,不能接触”。

二、这是善境界,可以庆喜,但不宜追求这个境界本身,因为这只是善道行持的一时副产品,追求这个则易逐末失本,且可能滋长高慢而生损害。

居士】最近听到一句世间法——“前进,美好的事物它自然而然”,好像用得上。

我刚刚跑了一大圈,一路上香味弥漫,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幻听、幻视,看世界很美好。在跑步的过程当中心中升念头:我可以不结婚了,如果遇不到真正让我心动且付诸一切的人。这个我还在犹豫。

为什么会有不结婚的想法,因为洁身自好的善根很美好,不需要与异性淫行。我的家人还算开明,他们可以接受,他们从未向我催过婚。我观察几个结婚或者临近结婚的同学、朋友,要么为妻子、小孩奔波,放下自己的理想,要么为老丈人、小舅子的不好相处而烦恼。最主要的还是不邪淫的善根的持续增长可以让我不结婚。我虽看重名誉,但却不是盲从的人,确定对的事情会不在乎他人看法。当然,说了这么多只是我当下的想法,有一时兴起的成分,未来有可能会打脸也说不定。

需要发露的是我在抖音短视频看到各种美女,虽养眼却不心动,总能看到他们庸俗或者虚荣做作,然而我在独处时却看了不少不良视频,而且尺度略大,一般人甚至接受不了。对于这些女众,我是有强烈淫欲心的,还好每次看完都有惭愧心、后悔的心,以致后来不邪淫的善根终于现行,我从心底里觉得很好,不知不觉中随喜了善根善行,肯定也有所增长。增上的快乐完全可以让人忽略世人看法。自己曾经心动的女性后来也不心动了,我不知道能不能一辈子和一个人过平淡生活,现在的社会真正有道德、有理想、自律自制的女性少之又少。

贤佳】随喜!《大智度论》说:“〖经〗一切众生皆得等心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亦如亲亲及善知识。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净修梵行,无诸瑕秽,淡然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论〗‘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问曰:上说行十善业道,此理已足,今何以复言‘净修梵行’?答曰:有人行十善业道,不断淫,今更赞此行梵天行,断除淫欲,故言‘净修梵行’。‘无诸瑕秽’者,行淫之人,身恶名臭,以是故赞断淫人言‘无诸瑕秽’。‘淡然快乐’者,问曰:此何等乐?答曰:是乐二种: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行等心,修梵行,得十善业道,清净无秽,是名内乐。”(卷第八)

《大智度论》又说:“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卷第十三)

《大智度论》说:“〖经〗欲生菩萨家,欲得鸠摩罗伽地,欲得不离诸佛,当学般若波罗蜜。〖论〗菩萨常断淫欲,乃至不生念想,况有实事!……‘欲得鸠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淫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菩萨道,是名鸠摩罗伽地。复次,或有菩萨作愿:世世童男,出家行道,不受世间爱欲,是名为鸠摩罗伽地。”(卷第二十九)

《大智度论》说:“〖经〗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咤天皆大欢喜,各自念言:‘我等当作方便,令是菩萨离于淫欲,从初发意常作童真,莫使与色欲共会;若受五欲,障生梵天,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断淫欲出家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断欲。……或有菩萨有父母、妻子、亲族、知识;或有菩萨,从初发意断淫欲,修童真行,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犯色欲;或有菩萨方便力故,受五欲已,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论〗是三种菩萨,初者,如世间人受五欲,后舍离出家,得菩提道。二者,大功德牢固,初发心时断于淫欲,乃至成佛道。是菩萨,或法身,或肉身,或离欲,或未离欲。三者,清净法身菩萨,得无生法忍,住六神通,为教化众生故,与众生同事而摄取之,或作转轮圣王,或作阎浮提王、长者、刹利,随其所须而利益之。

“〖经〗‘譬如幻师,若幻弟子,善知幻法,幻作五欲,于中共相娱乐。于汝意云何?是人于此五欲,颇实受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化作五欲,于中受乐,成就众生,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不染于欲,种种因缘,毁訾五欲:欲为炽燃,欲为秽恶,欲为毁坏,欲为如怨!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为众生故受五欲。’〖论〗问曰:三种菩萨中,何以独为一种菩萨作譬喻?答曰:一者,如人法,不断淫欲;二者,常断淫欲,修于净行;三者,亦修净行,现受淫欲——以人不了故,为作譬喻。问曰:何以不以梦、化等为喻?答曰:梦非五情所知,但内心忆想故生;人以五情所见,变失无常,可以得解。化虽五情所知,而见者甚少。佛为度可度众生,幻是众人所信,是故为喻。如幻师以幻术故,于众人中现希有事,令人欢喜;菩萨幻师亦如是,以五神通术故,于众生中化作五欲,共相娱乐,化度众生。众生有二种:在家、出家。为度出家众生故,现作声闻、辟支佛、佛及诸出家外道师;在家众生,或有见出家者得度,或有见在家同受五欲而可化度。

“菩萨常以种种因缘,毁訾五欲。‘欲为炽燃’者,若未失时,三毒火燃,若其失时,无常火燃,二火燃故,名为‘炽燃’,都无乐时。‘欲为秽恶’者,诸佛、菩萨、阿罗汉等诸离欲者皆所秽贱。譬如人见狗食粪,贱而愍之不得好食而噉不净,受欲之人亦复如是,不得内心离欲之乐,而于色欲不净求乐。‘欲为毁坏’者,着五欲因缘故,天王、人王、诸富贵者,亡国、危身无不由之。‘欲如怨’者,失人善利,亦如刺客,外如亲善,内心怀害,五欲如是,丧失善心,夺人慧命。五欲之生,正为破坏众善、毁败德业故出。又知五欲如钩贼鱼、如摾害鹿、如灯焚蛾,是故说‘欲如怨’。怨家之害,不过一世;着五欲因缘,堕三恶道,无量世受诸苦毒。”(卷第三十五)

《大智度论》说:“〖经〗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在家时,能以满阎浮提珍宝施与众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给施众生,亦不自为,常修梵行,不凌易虏掠他人令其忧恼。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论〗是菩萨或作转轮圣王,心念施时,则满阎浮提珍宝,如顶生王宫殿中,心生欲宝则宝至于膝。或作帝释,或作梵王,能雨珍宝满三千世界,供养于佛,充满一切。为摄众生故,而自不受。人受五欲,则心生憍慢,凌易于人。是人常断淫欲故,诸烦恼薄,不生憍慢;不生憍慢故,不凌易众生。是名阿鞞跋致相。”(卷第七十三)

居士】您说智者不会执着外表,更不会炫弄外表以求淫,那么对于炫弄外表以求淫的女性您觉得如何正确看待?因为这样的女性太多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绝大部分是为了吸引异性眼球。如果以菩萨心看待这样的女众群体,那不就让洁身自好的善根进一步清净了吗?

贤佳】是的,自心清净,净法与人,悯而伤之,适当避护,有智有缘则教而化之。如《大智度论》说:“众生虽有大罪大过,但欲利益,不生恼心。慈心安稳无碍不恼心,譬如孝子爱敬父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女,无淫欲心而生爱敬慈念。世人但能爱敬所亲,菩萨普及一切。得是柔软清净好心,名众生忍,是法忍初门。”(卷第七十二)

居士】之前觉得亲情、友情、爱情既然存在就都有其意义,原来亲情、友情是为了淡化爱情的。

贤佳】对于一般在家人,不出轨的爱情是合适的,只是不宜过分纵欲。如《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说:“淫欲为害,伤身丧志,虽属夫妻,亦当节制。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无一犯之。”(卷第四)若用亲情、友情、慈悲淡化欲情则更好,如古人说夫妻“相敬如宾”。

居士】我本身也计划以事业为重,三十五岁以后再考虑结婚,到时候再看因缘而定自己是一般在家人还是非一般在家人吧。

今天早上起来照常跑步、阅读,完成以后才九点(我本月上午不工作),就觉得没事可干,也是现在这几天,因为一些体验觉得世间事实在不值钱,可是我比较喜欢自由,对于出家的规律修行不相应,而且您说要孝敬父母,我也不想再让他们伤心,我的问题是:不出家而修行主要做什么事比较好?您说不能急功近利,但是像是看到了绿洲,不跑不行。今天再一次加深了独身而修行的信念。对于金钱,我有信心以后不用愁。对于不陷入无益的琐事,我读的书还不够,还是不知道主要应该干的事情是什么。您能指点一下吗?

贤佳】宜修身孝亲,顺戒行道,随缘化友,济世利民,回向自他往生净土。可参看《优婆塞戒经》《八大人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等,另外可参看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特别可参看《印光法师文钞》。

居士】《印光法师文抄》我准备好了,有点看不懂,明天开始仔细研读。

贤佳】可先粗后精,渐渐熟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