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僧问题答疑讨论

护僧问题答疑讨论

(20210311)

(一)

居士】一位学修南传佛教的尼师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

《供养时为什么比库需要询问供品内容?(觅寂尊者)》(欢喜觉悟2021-03-05)

https://mp.weixin.qq.com/s/bg-z1mqfKK1B8eCYQf3G7g

这篇文章内容摘录自《护僧须知》,是教育居士如法护僧。这令末学想起一件事。有位汉传佛教法师曾在朋友圈发文,大意说收到居士寄的零食,正好快吃完了,又有了,看上去挺欢喜。这样的内容,末学想恐怕会有居士继续供养零食。当时末学起了个疑问,法师要吃零食也不能下午吃吧?除非不持斋。至于他是否持斋,末学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至少对外如此说不合适。现在看到这篇文,又想起来确实以前听南传佛教的尊者说过“孤邸”(禅林里比库住的小房子)里下午不能放食物。也就是说,收到了零食,如果存在寮房是犯戒的?那么,寄给寺院法师的食物,他们如何保存如法呢?如果午时之后快递到,能签收吗?再有住茅棚、精舍的法师,居士们护持也是要寄食物、粮食的,他们该如何处理呢?因为这关系到如法护僧的问题。如果不能如法接收保存食物,那么居士们护僧还能不能供养食物呢?尤其是不在寺院居住的法师们,又不托钵,只能自己做饭,需要居士们供养食物。

以上问题,我与一位法师交流过,他谈到“净地”。“净地”涉及仪轨,独住比丘,将食物存厨房,不进卧室就可以吗?假如独住比丘长期住寺院外,需要居士食物供养,如何做才能不损自他?南传佛教教育居士护僧,汉传佛教教界不咋教育护戒、如法护僧,多教育供养种福田。接受僧人吃零食并供养,接受僧人违戒存食物并供养,接受僧人不持“不捉金钱戒”供养钱财,居士明知或无知的情况下,有没有功德呢?与如法护僧戒(不供养支持吃零食、违戒存食物,不供养不如法蓄财)比起来,应该如何抉择呢?

贤佳】僧人上午接受个人食物,过午失受,成残食,再蓄有小罪。下午或晚上接受个人食物,过夜到次日明相出,成残宿食,食用则有堕罪。僧人要吃零食也不能下午或晚上吃,否则犯非时食。上午吃零食只能吃当天上午收到的,若是前日收到的,那么犯食残宿食的堕罪。下午或晚上收到食物,可以签收,当天尽快转赠给沙弥、居士(可给父母、护持者、乞丐乃至有缘遇见者)或施给动物,那么无罪。出家宜应少欲知足,不应贪着饮食,更不应炫说饮食。

“净地”需要僧团(四位以上比丘或比丘尼)作羯磨法结大界,然后结“净地”(指定区域存放食物,与僧人住宿区隔离,使僧人心净、行净、果净;厨房、食库等放食物处应结净地,住宿的寮房不应结在净地中)。食物放净地中,可避免与食共宿罪(又称“内宿”罪)。独住比丘个人不能作羯磨法结净地,除非再请三位比丘临时来一起作法。即使结了净地,个人食品放在净地中,虽然经夜不犯内宿,但仍然犯残宿(僧团集体食物经夜不犯残宿,个人食品经夜则犯残宿)。所以独住比丘是不能蓄存个人食物过夜的,否则戒不清净。除非饥荒时代,或者有难缘不得已,例如古代法难时期僧人被迫独住深山,为生存不得已而要蓄存食物。僧团结净地后集体蓄存食物则无妨。

给独住比丘寄送食物,宜保证上午送到,否则增添麻烦或引其犯戒。零食即使上午送到,对其也无必要。除非难缘时期难以生存。否则好心供养,有功有过。如果引发僧人犯戒乃至增长烦恼杂染而堕落,则可能功不抵过。顺戒如法护僧,促使僧人如法持戒,则有清净大功德。

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钞〗《律》中:‘残宿食者,今日受已至明日,于一切沙门释子受大戒者皆不清净。’四药以论,过限结罪如前戒。《善见》《十诵》《五分》:大比丘受食已,或食、未食,经夜,名‘残宿’。……《律》中‘残宿’、‘不受食’戒,以坐禅比丘为缘起者,为防未来恶比丘故。内无道观,烦恼未伏,妄倚道业,便轻圣戒,此乃心涉爱憎,大我未伐。故诸三乘道人,并不轻戒,以深伐我根,倾慢使幢,敬戒而增道业,可不钦尚之哉!〖记〗下‘不受食戒’,粪衣、乞食比丘恐妨道业,取庙中食,故合示之。世以禅观为真道,戒检为闲务,岂知道观非戒不成,故云‘妄倚’等。‘此’下,显过。取道弃戒,故‘心涉爱憎’。轻戒慢圣,故‘大我未伐’。”(卷中)

又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钞〗(明净地处所)释‘净’名者,以饮食繁秽,同处生患,今既别结,情无储蓄,食不生罪,故名为‘净’。若同处长贪,违教受业,业是秽因,名‘不净’也。〖记〗一、增贪长慢,名污净心;二、外俗讥谤,名污净信;三、宿煮生罪,名污净戒;四、来受苦报,名污净果。”(卷下)

居士】独住比丘,很难有居士护持做饭送饭,尤其远离村落的山里。他们自己做饭的话,通常要存储粮食、蔬菜(咸菜、干货、油盐调味品等),都不能蓄存吗?虽然不是难缘时期,但汉传佛教没有托钵制度,独住比丘如果不蓄存食物,就无法生活。这能适用随方毗尼吗?龙泉寺那时候有精舍,难道是居士每天做饭送精舍吗?比丘独住有各自的因缘,有的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寺院常住,但许多也是为了有更多时间修道(例如不想去经忏多的寺院)。他们也当知道此戒律,但依然蓄存食物,居士们不供养食物,他们难以生活。他们如果坚持独住而宁愿舍此戒,居士们知悉此种情况,该如何做?不知道而供食是否就无过了?或者,不作意供养,就当对普通人布施可有过?法师可有办法帮助独住比丘如法持戒独住?

贤佳】独住比丘不能蓄存个人食物,否则犯戒,除非难缘不得已。多位比丘住精舍,可结净地放集体饮食,不蓄个人食品,那么清净无过。如果没条件乞食,又没有居士护供每日饮食,那么比丘不宜独住。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如法持戒僧团共住,或自己想独住方便修道,那么在于各人自己作利弊权衡取舍。护持者的功过大小在于正见和发心,及僧人修道总体情况。末法时代难得清净圆满,宜常怀惭愧,常行慈悲,把握大体,策护自他。

居士】您说“护持者的功过大小在于正见和发心,及僧人修道总体情况”,僧人修道总体情况,居士们其实难以了解的。那护持者的正见和发心,是护持者能具体把握的。以前也知道一些观点,例如说比丘持200多条戒,哪怕有违犯,那持一条也有一条的功德,也是在家居士比不了,不能不恭敬,那也是福田。那么,如果明知僧人违戒蓄积食物、收取财物,仍然供养,是否缺乏正见?护持者能积累福报、功德吗?那究竟违戒对于出家人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有些戒(别解脱戒的小小戒、突吉罗不持守,梵网菩萨戒四十八轻不持守)不影响修止观伏断烦恼,念佛往生西方净土?

贤佳】如果僧人生病、缺乏基本衣食而难以生存,以慈愍心救济、供养,很有功德。如果僧人不是难以生存,居士违戒供养,促使僧人犯戒,那么僧人被施所堕。如果居士不知会使僧人犯戒,单纯好心供养,能得善心功德,是为痴福,果报不大,感果时也可能被福报所牵堕。如果居士明知会使僧人犯戒,仍然供养,是知见不正,或是人情胜过正见,可能功不抵过。正法时代,轻弃小戒尚且难以成就止观伏断烦恼,何况末法时代本来烦恼粗重。不敬佛戒,天天犯戒,乃至无惭无愧,长时大量积累往生净土的犯戒罪障,是难以往生净土的。期待临终地狱业相现前时猛悔,悔力深浅是难可保准的。

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道宣律师撰钞,元照律师撰记)说:“〖钞〗《涅槃》云:‘……若优婆塞,知此比丘破戒受蓄八法,不应给施,又不应以袈裟因缘恭敬礼拜。若共僧事,死堕地狱。’《十轮经》说,据不知持犯者,并须恭敬。又《涅槃经》穷终极教,不用亦得,以护法故,小小非要。〖记〗《涅槃》了义,废前不了,故云‘不用’。‘以’下出废所以:《涅槃》护法事重,《十轮》为存俗信,故云小小。”(卷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答比丘戒五问》说:“问:毗尼之学,人天可保,福尽将如之何?孰若宗教先开眼目,以道共戒为急务,贵见地,不贵行履,讵不然乎?

“答:毗尼之学,出世正因,戒波罗密,佛地方满,岂仅人天福耶?宗教开眼,言虽相似,但离戒别谈宗教,便堕恶见。沩山云:‘毗尼法席,尚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荆溪云:‘用前四戒为境,以六观之,事理相即,当知篇聚一不可亏。世人蔑事,欲尚深理,验知此观孤虚无本,既亏观境,观亦无从。’宗教诚训昭然,胡弗思也?无上戒而判属人天,舍律仪而空谈道共,正见已破,行履必荒,恶趣三涂敢保有分,人天不可得矣!

“问:末世钝根,只宜要略。《四分律藏》,世尚畏繁,何不宗《四分戒本》,略加旁注释疑?

“答:固守痴顽,终无释疑之日。必须博学反约,乃克有济。戒本旁释,开遮持犯安能洞然?乐佛法者既难以通,习懈怠者仍未必学,进退失措,有何利益?

“问:念佛一门,广大简易,一心念佛,自然止恶防非。律相浩繁,已非简易,果极声闻,又非广大,不若专弘净土之妙也。

“答: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问:罪因讥嫌,制有随方,此方不讥,何乖圣训?又时丁末运,外缘不丰,内因微薄,必欲纤毫无犯而演教弘宗,则佛法不能广布,完小节而失大益,岂菩萨本心?

“答:如来一切知见,普为大千众生而制戒律。六群等亦大权示现,曲体末世情态而示犯缘。正由人情懈怠,不肯轻重等护,致成末运。今欲弘宗演教,必以持戒为本。内因淳厚,外缘自丰,白毫相中一分光明,决非诳语。若以戒为小节,便成谤法,谈宗说教皆是儱侗瞒盰,设获外缘,总名魔业,何益正法哉!”(卷第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说:“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卷第三)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净土指要》说:“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卷下)

居士】无论对僧俗,若有真慈悲,自应深思深远利人,自不会满足于小恩小惠。无正见的布施、供养,实乃小恩小惠。不能善护其心、善护其戒,纵容对方不随顺佛法正见、戒善的行为,可能助成为施所堕,对人对己无大利益乃至有损,非真正慈悲,亦非真护法!

(二)

居士】看到有关僧人饮食戒律问题,感觉好可怕!之前看到一些法师晚上都吃的,护持的居士不懂,晚上也给法师们煮,那可是每天都犯了。还看到有的法师独住小庙,那距离购买地点很远,不储备食物怎么办?不可能每天跑很远买呀。还有油盐酱醋等调料不可能每天买呀,也没有店家每天卖一点点这些东西的,那怎么办呢?即使寺院,也是不可能每天买的,肯定要有储备的,比如大米和油肯定是储备的。至于寄的食物,一般快递公司下午才能送达,当然这个可以不寄,尽量在当地买。感觉这出家戒律好难守呀,护持似乎也不容易。

贤佳】僧人集体共住,可以蓄存集体食物过夜。个人食物过夜才成残宿,集体食物无妨。如果能结净地,则更清净无过,否则蓄存僧人集体食物在寺庙或精舍内经夜则犯与食共宿,食物成不净食。

居士】这样啊,戒律的细则其实护持的居士也要了解,否则不知怎样护持僧人如法持戒修行,可能促使僧人犯戒堕落,好心帮倒忙。

(三)

居士】《不持金钱学处指南》(欢喜觉悟2018-11-28)

https://mp.weixin.qq.com/s/NeZjuw-pCrlVXxQb2QPVYw

(摘录){有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净人是替比丘收钱的”。事实上,净人是在替施主保管供养比丘如法必需品的钱。若他已如法邀请比丘,则也在替比丘保管让比丘在需要时可以索取的如法物品。}

这是不是说,净人保管的钱并非比丘的,而是居士用于供养的钱,在净人邀请后,比丘需要时索取的如法物品才是比丘的,而多余的钱依然不是比丘的?而汉传佛教中那些不持“不捉金钱戒”的出家人,以为居士供养的钱是自己的,所以往往亲手接过来蓄积。佛陀制戒的本怀就是比丘不能持有金钱吧?

“不持金钱并非很难,不必担心没钱而导致寸步难行或种种不便。佛陀曾说持戒者可得心想事成之善报,以及犯戒的种种过患。持金钱会使比丘不明不净,既使僧团受污,亦会使寺院建筑及物品成为比丘不能使用之舍堕物,同时亦造成他修行上的障碍(一直追悔、掉举),后患无穷。”

南传佛教这方面很值得学习,教育居士学戒律,以便如法护僧护戒,而不是让居士两眼一摸黑,好心供养护持僧人,而因为不如法犯过。也避免僧人毁犯圣戒受施,为施所堕。

现在的佛教界,不教育出正信正见正行的居士,不利于如法僧制。宣导供养种福田,配合僧人弃舍“不捉金钱戒”,大批职业和尚涌入寺庙(尤其江苏、福建两地),借佛敛财,败坏佛教,也影响有道心的僧人,觉得收钱财是正常的,律制随意毁犯。很多寺院也成了敛财工具,被佛门败类把持。汉传佛教也需要“如法护僧”手册!不管过去的历史上何时律制被败坏并沿袭到今天,现在的情况,教育信众正当其时。

贤佳】是的!《四分律》说:“日月有四患,不明、不净,不能有所照,亦无威神。云何为四?阿修罗、烟、云、尘雾是日月大患,若遇此患者,不明、不净,不能有所照,亦无威神。沙门、婆罗门亦有四患,不明、不净,不能有所照,亦无威神,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若沙门、婆罗门不舍饮酒、不舍淫欲、不舍手持金银、不舍邪命自活,是谓沙门、婆罗门四大患,能令沙门、婆罗门不明、不净,不能有所照,亦无威神。”(卷第八)

《五分律》说:“譬如日月,为烟、云、尘、阿修罗四曀所蔽,不明、不净。沙门、婆罗门有四种曀亦复如是:或不断爱欲,行于淫法;或耽酒食,不能除断;或专作邪命,以自给活;或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若人以五欲为净,是人则以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若人以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是人则以五欲为净。若人依我出家受具足戒,而以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者,当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法律。我虽常说须车求车,须人求人,随所须物皆听求之,而终不得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卷第三十)

此戒实行不易,且可能有投机伪滥,例如大悲寺妙祥法师曾打着“不捉金钱戒”的旗号巨额敛财,南传泰国佛教界高层曾爆出严重贪腐。此戒如何妥善实施和护助,宜结合具体机缘渐次、配套而行。可参看《戒律答疑讨论之五十六·(六)》(https://www.zhengxinfofa.cn/3014.html)。

居士】“若人依我出家受具足戒,而以受蓄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者,当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法律”,愿真心出家行道之人,能体佛深心,视金钱如粪土,莫污己灵。愿真心护法之居士,以护佛之法律为己任,勿盲目随顺出家人违戒收取金钱财物,纵容毁犯圣戒,亦非净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