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家、在家及婚姻的讨论

关于出家、在家及婚姻的讨论

(20200329)

居士】末学交流及请教劝人违逆父母出家、婚姻等的相似佛法的问题。末学年轻时曾受相关相似佛法影响达十年之久,及至学诚事件,及阅读由此而展开的如“背逆父母出家问题的相关辩论”等一系列佛法法义辩论,方才有所醒悟。

末学往昔所听闻到的相似佛法是这样的:

1.法师甲:“佛的整个佛法就是要人远离家庭。”“出家是对父母的最敬,最敬父母无非于出家。”“认识到了,每个人将来都得出家,今生不出家,来生也得出家。因为出家是什么呢?就是你回家之方便,真正的方便。人人都得出家,不出这个火宅不行,出这个家,入自己真正的家。”

2.法师乙:“父母天天催你结婚,就是强迫你往死路上走。” “出家还俗堕地狱。”

3.法师丙:“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亲眷都是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走那条生死的路,既然我们也知道要图报亲恩,就应该出家走了脱生死的路。”

4.法师丁:“(我)又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婚姻也不幸福。男女间无非就是互相享受(淫欲)而已,享受不到就要起矛盾。这次回去(回家)后父母肯定是要走他们老路。……不要走父母老路。”(之前该法师有问我去寺院是不是去出家。)该法师有一点强迫性性质地要我接受他的观点,又说五祖弘忍度娘的故事,内容大意就是五祖种种逼迫其母亲,看似残忍,最终却让其母亲开悟。

之所以今天醒悟这些都是相似佛法,一是在阅读往期的相关辩论后,才明白这些说法都违背了律藏中出家必须征得父母同意的佛制,是在违背佛制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关于婚姻的部分,也和《善生经》中的经意相冲突;二是因奉行这些相似佛法引发了诸多的身心痛苦,错失了不少人生发展的机会,如《法华经·药草喻品》中所说“闻是法已,现世安稳,后生善处”,末学质疑:我听闻到的这些法真的是符合佛陀精神的法吗?如果真的是佛陀所说的教法,那为什么在今生今世因为奉行这些说法都遭受了如此多的痛苦,那为何能确保来生的利益?

虽然明白了这些说法应是错谬的,但因为奉行相似法太久,已经积累了不少虚伪颠倒习气,这些习气仍在影响着自己,引起不如理思维,起懈怠等烦恼(比如在生活工作中偶有挫折,就想不如出家了算了……,而不是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故请教:一是末学知见中应还有不正确的地方需要指正,二是望能以此如理闻思对治前述习气。

贤佳】您的思辨很好!出家是要修道,否则都是空谈乃至颠倒。修道首要是戒律,违背戒律而出家,难免“因地不正,果遭迂曲”。现今时代劝导人硬弃父母出家,尤其劝导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硬弃父母出家,必是邪师。依轻视佛制的邪师出家,难免被误导乃至奴役,现世困扰,来世堕落,非常可悲!出家犯戒,虚受信施,容易堕落。如《莲花面经》说:“未来之世,多有在家白衣得生天上,多有出家之人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卷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出家宗致篇》说:“《业疏》续云:‘今世出家,翻种苦本,不畏沉溺,多起下业。……故《十诵》云“未来世中,出家人入地狱,白衣生天”者,以俗人无法在身,但专信故,得生天也。出家有法,为世福田,乃反毁犯,妄受信施,开诸恶门,令多众生习学放逸故。……《四分》中为说利养难消,六十比丘得无学也,六十比丘热血从面孔而出,六十比丘畏佛语故便退还俗。’”

对于出家不能持戒修道者,佛菩萨劝导还俗。如《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说:“有五百粗行比丘闻说是已,即起修敬叩头,向佛白言:‘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以者何?从昔以来,为利养故行于邪浊,有虚无实,受人供养,负债滋多。为是等故,实怀忧惧。今欲舍道,还归俗缘,愿佛垂听!’佛告比丘:‘善哉善哉!吾助尔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汝等今者,信于业报,有惭愧心,惭愧因故,除灭过罪,增长善根。弥勒菩萨后成佛时,初会说法当得上度。’又告比丘:‘宁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甚难甚难!慎之慎之!’”(卷下)

《大宝积经》说:“诸比丘言:‘大德迦叶!如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甚深难得,我等作如是念:“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还归俗,何以故?信施之食难可消故。”’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赞诸比丘:‘善哉善哉!善男子!是汝所应。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宁可一日百数归俗,不应破戒受人信施。’”(卷第八十八)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尤其末法时代伪滥众多、困苦充满,不论在家、出家,都应以戒为师、勤发精进,特别宜应念佛修善求生净土。如果想出家,宜应先适当学戒,随顺持戒,建立基本的戒律认知和持戒习惯,征得父母同意再出家,否则违背佛制而出家,出家也难以持戒,难免堕落。如果在家,首要义务是孝养父母,可能需要结婚以安顿生活并便于孝养父母,但宜应慎重选择,以免遇人不淑而多生困扰,反而障碍孝养父母。如果能独立生活并孝养父母,也可考虑独身,做梵行优婆塞/优婆夷。如果结婚,可参考《善生经》(《优婆塞戒经》)而行。

更多相关辨析可参看《一些交流讨论(20190406)·(九)》(http://www.mzhy.org/20190406-2/)、《一些交流讨论(20190410)·(五)》(http://www.mzhy.org/20190410-2/)、《印光大师有关出家开示汇集》(http://www.mzhy.org/20190808-03/)、《一些交流讨论(20190812)·(二)(三)》(http://www.mzhy.org/20190812-02/)、《极乐寺教育的偏差及出家、在家问题的讨论》(http://www.mzhy.org/20191011-03/)、《极乐寺尼相关情况及还俗问题讨论》(http://www.mzhy.org/20191120-03/)、《对意欲出家女众的一些建议》(http://www.mzhy.org/20191214-03/)、《一些交流讨论(20200111)·(一)》(http://www.mzhy.org/20200111-02/)。

居士】法师回复中“出家是要修道,否则都是空谈乃至颠倒”,我感触很深。我接触上述相似说法是在2008年左右的时候,当时末学正在读大学,涉世未深,因为当时网络上广泛流行与此类似的相似佛法,又受一些认识的居士的互相影响,因反复熏习相似法,这些居士(包括我)都表现出了:一是狂热地追求出家,这种对出家的追求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种智慧观照下作出的抉择;二是对家庭、婚姻生活持一种仇视的态度。

上述相似说法中不少都提到《出家功德经》《优钵罗花比丘尼本生经》。在以往的交流中阅读到您说“(不管出家破戒犯戒,当来能得解脱)是一种迂曲的做法”,末学有所醒悟,结合对以往的交流的理解,再阅读《出家功德经》,末学才发现这些相似说法都应是曲解了经意。经中明明说是“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也就是正确的出家发心、出家过程中及出家后如法精进修道了才有功德,而不是出家了或说选择出家这种修行方式了就有功德。下面是末学的一些个人理解及思考,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1.如果说佛法的目的是实现福慧的增长、生命的增上乃至自利利他,那么出家是一种更好、更优越地实践佛法实现其目的的方法,但做事的方法再好再优越,都不能同做事的目的混同一谈,不然于世间逻辑上都说不通。如果混作一谈,那么就难以理解《莲花面经》中为何说:“未来之世,多有在家白衣得生天上,多有出家之人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2.成就做事的目的离不开做事的方法,但也不能说选择了某种做事的方法就等同于实现了做事的目的,世间法的逻辑如此,出家也应是如此。此类的相似说法中其实都隐藏了一个不符合基本逻辑的论点:“选择出家这种修行方法就等于有功德了,就等于实现了佛法的目的了。”(末学归纳)有法师在其文章里形容出家是“贷款修行”,世间法都是如此,贷款做生意买卖是一种能做更大生意赚更多钱的方法,但不能说贷到款了就等于赚到钱了,也可能经营不善而血本无归。《出家功德经》中应更多是从实践佛法的目的论的角度来称赞出家的功德的,而不是仅仅从出家这种修行方法的方法论的角度。

3.在家烦恼缠染深重,如同世间法想要成就更大的财富往往必需要贷款一样,对于大多数凡夫如果想要在佛法中取得更大的实际利益,还是必须采取出家这种修行方式,如您回复中:“如《菩萨地持经》:‘若世尊说在家、出家菩萨所学法,当知一切皆是善修业、巧便、摄取、回向四法所摄。……如是四法,在家、出家菩萨成就,然彼出家于在家者大有差别。出家菩萨解脱摄受父母、妻子眷属等过,出家菩萨解脱摄受田种、治生、王家等苦;出家菩萨具修梵行、一切菩提分法,疾得神通;若修善法,疾得究竟;出家菩萨凡所说法,人所信受:是名在家、出家之大差别。’”

4.也如同世间法贷款营生需要慎重,要考量自己的经营能力后行之一样,出家也要慎重,要考量自己是否堪行。《优婆塞戒经》里也说:“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末学理解此处的“调伏”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调伏:一个是知见,如果出家后邪知邪见误导众生结罪,那恐还不如在家(因为出家众的形象更能取信于众生),八正道也以正见为首;二是粗重的烦恼习气的调伏,要堪能持出家戒;三是父母等宗亲眷属的工作,要征求至少父母的同意。通过以往的交流辨析,末学意识到,如果与父母亲族等决裂的方式出家是万万不可取的。佛在世的时候尚且需要释迦族作佛法的外护,何况我们现在修道。如果不行,在家修行其实也是佛陀所认可的,也必须知道在家如何修行,因为不是每一个人在此生的缘起中都有如法出家修行的福德因缘。

5.基于将出家这种实践佛法的方法与实践佛法的目的混作一谈的错谬,那时我还发愿“如果会还俗,就不出家”。今天看来这样的念头并不是对佛陀所制定的出家制度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而是一种贪着功德的我慢贡高的心理作祟,觉得出家好了不得,在四众、人群中高人一等,出家了就有功德了,还俗就丢了功德。现在反思,在中国社会乃至部分佛教徒眼里还俗是件非常丢人受鄙视的事,但是既然信奉佛法,就应该正确理解佛陀制定出家制度的精神(正如您所说是为了更好地修道)。如果因缘情况变化了,烦恼现行了,出于对佛法的敬重,对信众的负责,如法舍戒还俗其实也是一件值得普皆随喜的事情,如《宝积经》中所说的“顺法”,因为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对因此如法舍戒还俗的出家众亦应予以十分的尊重。而且很多事要自己实际做了、体验了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适不适合自己,出家亦如此,佛陀亦许可男众可以数返出家。近来才意识到“出家还俗堕地狱”“还俗丢人可耻受鄙视”都是对佛陀所制定的出家制度的错谬理解。末学感到这些相似的说法及看法反而阻碍了更多人如法出家修行,因为除了正遍知的佛陀和大菩萨外,作为凡夫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作出的决定都符合自己一辈子的情况而不会发生变化,出家期间只要如法的精进修持了,即使将来因为烦恼因缘而如法舍戒还俗,出家期间如法精进修行的功德也不会因此而丢失。如果条件许可,选择出家这种修行方法本应留好退路,在以往的交流辨析中也看到了捐尽家产出家后产生的种种过失。

6.对于背逆父母出家,末学理解到,是视对父母的损恼程度应结不同的罪业的,某种程度上也是折损自己福报的行为。如果缺少福报,就算出家后修道,能不能得到佛法中的实际利益智慧成就也值得商榷,经中也有说“无福之者诸所为,虽复勤力不成就”。如果以与父母决裂的方式出家,出家后则既不能像在家人一样以财供养父母修福,父母于三宝所生嗔恨心也损害父母法身慧命,也难以以法供养父母修福。末学以前也认识一位年轻的师父,该师父对末学也很是慈悲,师父说他是背逆父母出家的,但师父说他身心不安,内心难以宁静,已经换了寺庙住,打算又换寺庙住(想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内心的安宁吧)。现在看来,缺少福报则容易身心不安,难以沉下心来做事,修慧要修福,福能融慧,不能以折福结罪的方式去“背逆父母出家”,这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7.对家庭、婚姻生活持一种仇视的态度实则是不可取的,不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婚姻家庭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淫欲,绝不能简单就说是“父母天天催你结婚,就是强迫你往死路上走”,也不能简单就说是“男女间无非就是互相享受(淫欲)而已”,婚姻家庭应是一种“业的集合体”,其中可能有夫妻互相扶助、供养双方父母等世间善法的部分,也有杂染法的部分(非清净梵行),作为佛弟子不可像世间五欲凡夫一样执迷其中,应知道其中的过患,但也不能持仇视的态度,应常怀惭愧努力扩大其中的善法部分。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说:“一切时正护妻子。护妻子故妻子得乐,王若大臣无量福德,多种福德和集增长。若有财物,有何者物,何处何时有物,不惜给与妻子。若与财物,若与饮食,若与床敷,若与衣服,若或抱持,爱语信任令心欢喜,施与无畏,如力分与施与妻子,舍内得福,作无量种舍内福德。此护妻子有大福德。若复有人无怜愍心,或为贪覆,不怜妻子,彼人之心甚于恶兽,杀生食肉、食屎兽等。若人不能出家住法,彼人应当如力如分正护妻子,令得安乐。若自有力,无怜愍心,不护妻子,如是之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是故应以资生布施及余物施,若教持戒。王若大臣能令妻子受戒持戒,教令布施,教令习智,更余次第正护其乐,次第如力。王若大臣如是作者,久时受乐,久时寿命。王若如是正护妻子,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护妻子善业因故。”(卷第五十五)

因为受前述相似法的熏习影响,末学从2008年起一直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自己)人生的正确目的就是出家,(自己)人生的存在就是为了出家,自己的人生最终要出家”,将出家混同于实践佛法的目的,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而又于最基本的三皈依都不知(到2019年才如法受了三皈依、五戒并学习相关教理),中间走了整整十余年的歧途。这样错误的人生定位影响下的一系列邪知邪行产生了很多的过失:

(1)因为觉得要出家,于世间法引发了长时间的懈怠,在家修行其实又未能有效开展(三皈依都不知),最终于世间法、出世间法均受损失。(2)因为对婚姻家庭持仇视的态度,在此期间对异性以嗔恨、傲慢的态度对待,实际已经违背了四摄法和在家修行菩萨道的精神,及至过了适婚年龄才醒悟,现欲成家,已过适婚年龄,欲出家,又缺乏在家修行的资粮积累。看月悟法师的博客中有说成家、出家均应趁年轻早作决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3)期间为此与父母引发过很大的矛盾,有离家出走,亦令父母生了很大的烦恼。(4)因为将人生定位于“最终要出家”,但又做不到(期间有尝试,但福德不足而未能成),长时间内心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5)因为这种错误的人生定位又不知在家应如何修行,在学校时及工作后自己长时间都不知自己当下该做什么,实际失去了很多人生发展的机会。(6)因为不知如何在家修持,于三皈依的教理都不了解,人生困惑又无从解决,期间乐着于算命、打卦等外道法,自误误他结了一些罪业。

出家是关乎人生方向的大事,此类违背佛制戒律的相似说法,容易让众生失去了佛制戒律对自己人生的积极指引意义而误入歧途,特别是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出家本应是为了修道,成就一番弘法利生的事业,既然是事业就难免有挫折的时候,法师丁所说的“工作不顺利,婚姻不幸福”本就不是出家的正确发心,不能因为逃避而选择出家,否则出家后修道若遇挫折又应如何面对?“工作不顺利,婚姻不幸福”本应以持戒、布施及修取相忏等对治,而不是一味劝之以出家,仿佛“出家”是解决一切疑难杂症、人生困苦的灵丹妙药一般。如您所说:出家是要修道,否则都是空谈乃至颠倒。

2010年的时候,本有师父看出我知见上的这些问题可能欲引导我,在我离开寺院的时候,主动和我留了电话,后来有短信联系,但应是往昔的恶业业障所致,不久后我的手机却丢失了,该师父的联系方式也一并丢失了。如您在往昔的交流里说,遇恶友恶知识,应是往昔业障及宿行有偏,应努力常修忏悔。 【贤佳】您思辨很好!您说“对于大多数凡夫如果想要在佛法中取得更大的实际利益,还是必须采取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这是不一定的。古往今来出家者是少数,出家众中取得佛法较大实际利益的也不一定是多数,尤其末法时代。如《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逢辰居士书》(卷二)说:“我出家五十五年,绝对不说教人出家这一句话。因为现今的人一旦出家,都变成懒惰懈怠之类的人,这还是上等的。下等的,甚至破斋犯戒,无所不为。所以,我发誓不收徒弟,不劝人出家。你暂且在家修持,是最为稳当的修持。”《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卷一)说:“至于出家为僧,这是如来为了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置的。如果是建立向上的志向,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扬戒定慧三学而偏赞净土宗,就在这一生了生脱死,这也唯恐不多,多多益善。如果是稍微有点信心,没有什么大志向,想要藉着僧人的名字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际是个光头白衣,即使不造恶业,已经是佛法的败种、国家的废人。倘若破戒造业,使佛教蒙羞,纵然活着能逃过国家法律,死后决定堕地狱。对于佛法,对于自己,两方面都没有利益。这样的话,就是只有一个尚且不可以,何况很多。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这是真语、实语,不是压抑将相而褒扬僧伽,实在是因为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不是破除无明来恢复本性、宏扬佛法来利益众生的人不能做到啊!”更多辨析可参看《一些交流讨论(20190808)·(三)》(http://www.mzhy.org/20190808-02/)。